留着一撮艺术家标志性黑胡子的柴春福,却没有一丝艺术家的狂妄和嚣张。与他交流,你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你尊重的专注和自身谦恭的腼腆。
(竹雕《狮子》)
出生在乌溪江大山深处的小柴,正如他的姓预示的那样,也许,这一生的命运都得与“柴”交织在一起。
(阴沉木雕《达摩》)
男孩子总是顽皮的,尤其是山里的男孩,从小就野。还是孩提时代,小柴就拿着柴刀挥劈那些木头和竹子,让它们成为一把把孩子们玩耍的武器:宝剑、匕首、长枪和大刀。为此还削去了半个手指头,这让父母心疼不已。
(木雕《少女》)
上小学的他依旧痴心不改。用小巧的铅笔刀,雕刻木头印章;放学回家,还偷偷使用父亲的木匠工具,雕刻明星人像,送给小朋友。
(竹雕《齐白石》笔筒)
也许对于雕刻过于迷恋,17岁那年,他就放弃了学业,正式去福建武夷山根雕厂拜师学艺。之后又去了安徽、江山等地转益多师。六年下来,他凭借着天赋和勤奋,终于把自己雕琢成一个真正的雕刻师。
(根雕笔架)
良田千亩,不及一艺在身。年,尼日利亚董氏集团面向国内招募一批手艺精湛的雕刻师,主要的任务是雕刻精美的礼品送给贵宾,所以要求特别高。小柴经朋友推荐有幸被选上了。
(根雕《东渡》)
董氏集团坐落在尼日利亚昔日的首都拉格斯。这里是尼日利亚最大的海滨城市,风光旖旎,清水泱泱,旅游业相当发达。董氏集团以这里为中心向全国辐射业务。
(和黑人兄弟们)
怀揣梦想,漂洋过海来到了异国他乡,面对如画的热带风景,柴春福没有一丝的喜悦,近三个月他都水土不服,不是发皮疹,就是牙龈出血。好在这一阶段很快就过去了。
(和徒弟们在一起)
年轻,有的就是旺盛的精力,而且从不吝啬。每天一大早,同事还沉浸在梦乡里,小柴早已在工作台前;晚上,同事们围着台球桌时,他还在加班;每到周末,当人们徜徉在海滩上享受着海风拂去疲倦时,他几乎都泡在工作室里钻研,从图纸粗坯到打磨成品......
(《中国龙》)
似乎上天特别眷顾这个年轻人,在尼日利亚黑人堆里生活的第五个年头,丘比特的爱神之箭不偏不倚射中了他,山东姑娘李京华被董氏集团外派到尼日利亚。因为业务上的往来,这对旅居在海外的年轻人很快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没有玫瑰花诱人的芳香,没有椰子树下的卿卿我我,甚至没有对着蔚蓝的大海发出豪言壮语,三个月后,他们走进了神圣的教堂,牧师庄严地向他们宣布:“无论疾病或健康,无论贫穷或富裕,都结为一体,永不分开。”
(和证婚人在一起)
尽管小柴的雕刻作品作为珍贵的礼物,馈赠给了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和大使们,并得到了普遍褒奖,同时收获的还有甜蜜的爱情,但思乡的念头,如野草一般发疯地蔓延着,加上远隔万里双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年小柴夫妇毅然婉拒了董事局主席董瑞鄂的热情挽留,离开了这坐美丽的城市,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黄杨木雕《观音》)
回到了衢州老家,造房子,补办婚礼,老父亲的病故,母亲长期生病,花去了小两口大量的积蓄。在城里租不起房子,小柴只好在廿里镇上租了两间简陋的平房作为工场,没日没夜地工作。
(简陋的工场)
也许因为知名度太低的缘故,很多作品藏在深闺无人识。他们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甚至到现在为止也没敢生孩子。妻子李京华十分理解和支持小柴的事业,从不抱怨。她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传统的观念,嫁夫随夫。她知道:锦衣玉食是一种生活,粗茶淡饭也是一种生活——只要在内心世界里两情相悦——这就足够了。所以小柴很多的精品雕件都没有被贱卖,她情愿自己开一家地热小店,起早贪黑奔波着帮衬小柴。
(妻子的小店)
谁说80后的通病是懒惰和自我?小柴夫妇用行动告诉你:80后,照样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雕刻作品选:
(木雕《波斯猫》)
(阴沉木《观音》)
(根雕《八仙醉酒》)
(非洲椰树壳雕《茶壶》)
(根雕《哈哈佛》)
(角雕《观音》)
(竹雕《三喜佛》)
(根雕《仕女》)
(挂件《松鼠葡萄》)
(根雕《送子观音》)
(竹雕《婴儿笔筒》)
(阴沉木《斯巴达克》)
(根雕《钟馗》)
(竹雕《猛虎》)
(菩提子雕《斑点壶》)
(根雕《荷花》)
(根雕《笔架二》)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是一种美德。雕刻师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