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治印人姜明明印追高古刻画
金石华彩,知白守黑,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一方小小的石头,一把锋利的刻刀,手腕翻转间,冲刀疾走,石屑纷飞,浮华去,印痕现,一枚精致的印章惊现世间。这就是篆刻。而治印人,则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
今年9月18日,第五届衢州市文化人才“南孔奖”获奖名单公布,书法类作品入选3部,其中题名为《明明印痕》的一组6枚“寿同金石”印章,便是衢州市篆刻家协会秘书长姜明明的佳构。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姜明明,分享他的治印故事。
得遇良师,登堂入室
走进姜明明办公室,抬头就看到一幅曾几《三衢道中》的书法作品。书印同源,姜明明坐于书斋之内,恬淡自处,满身书卷气。他最近新治的一方“不忘读”印章,侧款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就像是他自身的写照。
△姜明明
“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骨子里都与笔墨纸砚、金石书画,有着天然的眷恋和执著。”姜明明说,他本身又是中文系毕业的,机缘巧合之下,便与治印有了不解之缘。
年5月,姜明明刻下了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印章。“最初的业余爱好是摄影,结婚后有了长女幼子,开始考虑有没有什么爱好可以在家里‘折腾’,既不耽搁带娃,又能自得其乐。”恰在此时,他从网上看到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岳奇开办线上篆刻课程,于是就邀请好友徐文康一起跟着岳奇学篆刻。
那段时间,姜明明跟着岳奇老师系统学习了印学史。“领略了印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才能更好地涵养治印的才情风骨、品格气味。”而后,他从汉印入手,迈出了治印人生的第一步。
年4月,经原市文联主席欧阳建华推荐,姜明明拜入衢籍旅日学者、书画篆刻家、鉴赏家、西泠印社社员邹涛门下。“学印要追摹高古,格调为先。”在邹涛先生指点下,姜明明治印风格也从汉印、明清流派印,转攻秦玺。年起,姜明明又转向学习古玺印风创作,年5月拜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刘洪洋先生门下。
印追高古,取法多源
夜深人静,兀坐窗下。一手握住清凉方正的印石,一手拿起刻刀快速地分割好分寸比例,深吸一口气,手指紧抵印章边缘,控制好力道迅速下刀……“刻印不能有匠气、俗气,要么高古朴拙,要么清新清丽,整体风貌要有格调,有才情,有风骨,有雅趣。”姜明明介绍说,篆刻是笔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结合,一方印中,兼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优美悦目的构图章法、气韵生动的雕刻刀法,才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姜明明刻印,大多数心思和时间都花在设计上面,选用何种字体、结构怎么布局……有时设计稿反复修改数十次,满意后才动刀。他认为,好的章法,总能让印章中的一笔一画各得其位,整体虚实相间,疏密得当,顾盼生情,妙趣横生。
△《明明印痕》,第五届南孔奖获奖作品
七年来,姜明明转益多师。观其印风,常令人耳目一新,一方面,字字求奇,方方求变,机杼暗藏,奇招迭出;另一方面,喜黄牧甫锐利挺拔的刀法,用陡峭光洁的典雅格调来表现古玺印,常以多字闲章来创作古玺印,章法突出,对比强烈,方寸之内,舒卷自如。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姜明明说,就像文字有其本身面目,不同字体,不同布局,往往传递出完全不同的审美追求。治印,也要印追高古,取法多源,不断琢磨篆刻的刀法、笔法、章法,上追三代字形变化,下索明清笔墨意趣,才能在师法前贤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面目。
印纪百年,记录时代
治印日久,用功日深,姜明明对篆刻的理解也越发透彻。这次参评《南孔奖》的《明明印痕》印屏,即以秦印风格创作,命题印“寿同金石”“奋斗”二枚,分别以秦官印、秦半通封泥印式刻就,点画生动自然、姿态顾盼相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闲章《醉里得真如》则借鉴金文笔画、布局,将“醉里”“得”“真如”分三列竖排,特意将醉字左半下沉、右半上升,得字右下左倾,如字右半下沉,既高古酣畅,又醉意淋漓。
除此外,姜明明的篆刻作品《寿同金石》等,频繁出现在“贺知章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全国大书法篆刻刻字艺术作品展、第八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第四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纪念叶一苇先生诞辰周年”浙江省篆刻大展等重大赛事、展览,并斩获“贺知章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治印,不仅能陶冶性情,传承金石文脉,还可以记录时代,展现社会变革新气象新风貌。”姜明明告诉记者,作为衢州市篆刻家协会秘书长,他也常策划开展篆刻展览等活动。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他同协会主席团主持策划了“印纪百年——衢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篆刻展”。由市篆刻家协会近80位会员共同创作的枚篆刻作品,以篆刻家心中之“印”,表我党“百年纪录”之“象”,既向社会展示我市篆刻的现状,也为市民带来一份别样的文化大餐,更为我市打造文化高地金名片添砖加瓦。
目前,姜明明参与策划开展的“共同富裕小康印象——衢州市篆刻巡回展”,正在柯城、常山、江山等地巡展。这一方方印章,或新颖别致,或端方大气,它们已不仅是寄托文人雅士情怀意趣的文玩,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足迹和时代精神,铭刻在每一位市民的内心深处。
来源:掌上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