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西山雕花楼丨刻刀雕花成楼,绝美几度春秋
西山的雕花楼,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俨然是一幅秀丽的江南山水画,又是一首展示太湖山水美丽的诗歌,还是一个巨型的江南山水盆景。
西山雕花楼,是一座古朴、风雅、精致的清代建筑,久被历史的风尘所淹没。虽然它“养在深闺人未识”已几多春秋,但终究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满怀寻古访幽兴味的游人,进入这座大宅,徜徉在庭院楼廊,往往这样感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它的岁月是那样久远,建筑是宏丽,雕刻是那样精美,并且在它的历史上还蕴含着壮怀激烈的人物故事,这自然让人感到不虚此行,真是一次难得的文化探胜。
沿着西山镇环山公路前行,两侧是绵延不断的果树和茶树,徐氏仁本堂就隐蔽在西山岛西端的堂里古村。仁本堂的大门并不显眼,掩映在一片民宅中。走进大门,却是豁然开朗,宽阔的中庭,亭台参差,曲桥相接,湖石交叠,漏透皱瘦,过中庭,对面则是一片庞大的建筑群,高墙飞檐,气势不凡。
仁本堂大门正对着太湖第一峰——缥缈峰,整个院落高出周边民宅几个台阶,站在庭院中心,放眼四望,但见青山环抱,满目流翠,煞是赏心悦目,这样的庭院,即便在号称园林之都的苏州,能有几座?
仁本堂占地约3亩,建筑总面积平方米,老屋有五进七落七天井之说,新屋与老屋用一条备弄隔开,三进五落,二十底十六楼。仁本堂的规模和气势通过“走马回廊”可见一斑,“走马回廊”建于清咸丰年间,呈正方形,是建筑群中独立有顶的通道,四周连通,起连贯整个建筑的作用。“走马回廊”通道楼上楼下相加总长80多米,沿廊共有64扇木雕大花窗。这里还是主人茶余饭后散步的地方,即使下雨天也不会湿鞋。
走进西山雕花楼,游客们便惊叹于满眼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精品,真可谓是:“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全楼上下凡是有木结构的地方,完全被各种栩栩如生的木雕花饰所包围;房屋的梁柱上、门楣上、窗扇上、檩枋上处处为精工细作的木雕;而门楼上、照壁上、墙体上凡是有砖的地方,又布满了秀逸精美的砖雕。大到数尺长的砖雕匾额,小到盈寸的木雕花窗,或是花鸟鱼虫,或是轶事典故,无不千雕万刻、笔笔认真。
在这座二千五百多平方米的青堂瓦舍的雕花楼里,集中了三千多件木、砖、雕刻作品,如此繁复的雕刻工程,竟无一雷同,而雕刻手法上既有浮雕,有镂空雕,又有控体雕,堪称为一座雕花艺术殿堂。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到此地游览,评价为在湖湾山麓深处,有如此精粹古民居,极为罕见,它透出皇家气派,价值连城。
西山雕花楼内荟萃了三千多件雕刻作品,而且它们无一雷同,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这里集中展示了香山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鬼斧神工的大智慧,用“多、精、巧、奇”的特点雕刻出大量以山水、花鸟、翎毛、博古为主的图案,雕刻内容取材都来源于自然风光、花鸟鱼虫、典故逸事,没有丝毫浮夸奢靡之风,炫耀世俗之气。卍川、冰纹、回文、八角、井子嵌凌等各种款式的花窗花格,花式繁多,美不胜收。
“巧”在雕刻的多种形式,典型的浮雕,多用的透雕,少用的圆雕等,变化无常,玲珑乖巧;
“精”在木雕上,凡是有木头的地方,均有雕刻,而且刀刀入木,处处精细,栩栩如生;
“奇”在砖雕、石雕、铜雕、泥塑雕,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雅”在所有雕刻的内容与形式。特别是木雕上,主人的寓意和构思,不落俗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仁本堂内有一株五色山茶花。五色山茶学名“十八学士”,是山茶花中的上品。年,这棵山茶花由徐氏不远万里从云南迁入仁本堂,至此已多岁了。此树每年农历十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二月结束,花开五色,白、黄、粉、红、闪金,五彩斑斓、满眼绚烂,将仁本堂妆点了无数的活力与给人遐想的空间。
仁本堂有其民族属性与人文气质。楼的缔造者徐徽言是位捐躯殉国的南宋抗金将领,其侄徐吉卿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忠臣。祠堂青宫后面,挂有弘扬徐徽言的“忠贯日月”、“永垂青史”的牌匾。环顾四周,斑驳不堪的围墙,随风蔓生的衰草,使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仁本堂的存在,为今人提供了一个旧时日常生活的场景。几百年来,一个僻处湖山深处的氏族家庭,他们的起居饮食,他们的劳作生息,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幻想和追求,都留在了这个空间里。
仁本堂是一本耐读的古书。滋养在历史的时光深处,从太湖山水间款款走来,携一袖得水藏风的好风水,出落得一卷钟灵毓秀的人文好风景。是苏州西山又一不可不玩的旅游景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