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7月19日,东四社区居民和东四九条小学的学生代表五十余人来到正在修复的东四九条38号参观古建修复并体验修复技艺。东四九条38号门楼位于九条胡同东段,整体规制较高,但经过数次后期改建,墙体被泥砖包住,仅露出一对砖雕花墀头。在现场踏勘调研时,发现大门的槛框尺度较大,地面残存着一些方砖,都不似平常人家使用。最终,38号门楼修复采用了文物修缮标准进行勘察及修缮设计。拆除下来的所有门楼构件都被编号,并拍照暂存,修复中再原位安装。现在大门的余塞板、抱框,上槛、中槛、门槛、门簪、雀替均为原状。据《燕都丛考》载:“九条胡同,吉公府在路北,其东有观音庵”。在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宸垣识略》中,有“二等昭信伯第在东四牌楼北九条胡同”的记载,这个“二等昭信伯”就是李侍尧。专家通过查阅清乾隆全图,初步认为李侍尧的居所就在九条38号附近。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讲解东四的历史和传统古建修复的理念。修复后的砖雕,刻画内容为一人牵牛行走,牛身上坐着一个吹笛子的女童,水中有两个人摇着船,右侧有松树,底部还有凤凰头。瓦石工为修复砖雕,用雕刻刀、小刷子工作了近半个月。大门的余塞板、抱框、门槛、门簪、雀替均为原状。施工人员在恢复墀头上的砖雕。施工人员在展示通灰工艺技法。小学生体验使麻工艺技法。小学生体验磨麻工艺技法。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影报道编辑吴飞虎校对李立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