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忠信花灯集百家于一长

发布时间:2023/6/23 18:44:56   

忠信花灯源自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造型艺术,它集合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等艺术,是一项拥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百家于一长”等特质的特色民间文化。

忠信花灯是一种光彩流溢的走马灯,具有掩映、舒卷有致的纹样的古楼结构风格,极具观赏性。忠信花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充分体现了忠信花灯的人文价值,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意愿。忠信花灯是由当地民间赏灯习俗产生的,起源于中国清王朝的雍正年间。据《连平州志》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上元节便是元宵节,由此可见,在雍正八年,河源一带已经有了赏灯习俗。后来的民间艺人对花灯纹样印刷进行鉴定,证明在清朝时,已经有忠信花灯的制作。也有说法认为,忠信花灯起源于17世纪的明末清初。当时在每年正月的时候,当地人潮如流,满大街都是彩灯,场面蔚为壮观。

从20世纪开始,忠信花灯成为展现客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推动整个忠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忠信也成为闻名遐迩的“花灯之乡。”忠信花灯身上秉承着中原艺术文化的精华,历代艺人制作的花灯,都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明末清初,忠信地区先后流传着“吊灯”、“赏灯”等文化,最早的名称为“点灯”,取义于“添丁”的谐音。

忠信花灯共有缭丝灯、宫廷灯、参灯、磨灯、紫灯、龙风灯、宝莲灯、百公灯、廓灯、五福灯等十多种分类。忠信花灯造型独特,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分为灯盖、灯身、灯裙等部分,一般有两到四层结构,最大规格有12米,小的只有40厘米。中国民间一般的花灯有小巧玲珑的特性,而忠信花灯大而精致,主要呈圆柱形状,花灯外层则配有剪纸、图纸等艺术作品,整个装饰色彩绚丽。每次展示时,各层不住地旋转,一时间光彩四射,炫光缭绕,动人之极。

忠信花灯综合了中国民间多种传统艺术,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等一系列的工艺上。制作花灯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制作框架,先将粗大的竹条削成竹片,等竹片削好后,接着用“手工钻”在竹片两端钻出竹眼。等竹眼钻好后,再利用竹眼将竹子相互交叉衔接。第二步是剪纸艺术,首先是按照各种规格裁剪出颜色不同的彩纸,然后叠在一起,用刻刀雕刻出穿透的纹样,这被称为“纸雕”。第三步是描画,将各种叠在一起的花样描出各种颜色和图案,然后将叠在一起的图形分解出来,均匀地糊在花灯的骨架上。一个花灯就这么诞生了。

忠信花灯继承了中原花灯的传统风骨,既掺和了宫廷灯高贵奢华的韵味,又棵合了北方的粗犷敦厚和南方的纤巧圆润,逐步演变成今天独具一格的花灯艺术。几百年来,它不但传承不衰,而且随着今天的国富民安、繁荣昌盛而盛行,成了家族之间维系团结、加强沟通的强有力的纽带。

花灯是上灯习俗的载体和集中表现,在这里,忠信花灯已远远超出了花灯本身的用途与意义。人们对待花灯,就像对待新丁一样虔诚,寄予祝福、希望、祈盼、鼓励和教导,所有的祝愿都是积极向上、乐观美好的,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概括起来,忠信花灯有几方面的价值。

1.观赏价值

忠信花灯造型独特美观,制作精致,色彩鲜艳丰富、对比强烈、搭配和谐,装饰花样复杂多变、品种繁多,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一盏制作精良的花灯,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让人细细观赏两个小时,使人赏心悦目、兴趣盎然。

2.艺术价值

忠信花灯特殊的制作技巧、自成一体的表现形式、复杂独特的纹样设计和拟人化的装饰风格,是其他地方的花灯所没有的。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造型,赋予忠信花灯更加形象而丰富的含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人文价值

忠信花灯的每一个部位、每一幅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灯带、灯联和饰物都有它特定的含意,都包含着美好的祝愿,寄托着忠信人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祝福和愿望同时也起了直接或间接的教育作用,使人积极上进,努力成才,光宗耀祖,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与人文价值。

大家喜欢这样精美的忠信花灯么?大家还见过怎样的花灯,欢迎和小编分享你们见过最美丽的花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2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