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资源 >> 济南叶雕方寸树叶雕刻浮生万象
“自然的生命力、最古老的文化、历史的延续”,
这是都婉莉描述叶雕这门手艺时提到的话语。
叶片儿方寸之间,经络分明,
叶肉取舍之后,浮生万象如镶嵌其中。
作为剪纸文化的雏形,
叶雕蕴含着古人们“巧借自然”的智慧,
更寄托着他们的闲情与浪漫。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自然的生命力
67岁的都婉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叶雕代表性传承人,
在这门手艺上已深耕了20多年。
顾名思义,叶雕即在树叶上镂空作画。
先将图样和字体反画在清洗干净的鲜叶上,
再用刻刀一点点剔除图案之外的叶肉,
一幅叶雕作品便初具雏形了。
此后,经压制、刷漆、吊干等处理。
月余后,一幅“图明叶润”、
色泽鲜亮的叶雕作品问世。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在整个过程中,
雕刻是最主要也是最精妙的一环。
都婉莉一直坚持保留叶片脉络,
将图案雕刻完整又不损伤叶脉
是她作品的精华所在。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树叶的叶脉就像人身上的血管一样,
它是一种生命的象征,
是一种植物生命里的美。”
都婉莉表示,
“我一直做的就是把
树叶的自然生命力和美丽形状结合起来。”
大到梧桐叶,小到黄杨叶,
都婉莉都曾雕刻过。
一年四季,但凡得空,
她便去公园或者山里溜达“寻叶”,
济南市区周边山头都有什么树,
她讲起来如数家珍。
“只有到刮风下雨的时候,
大的、好的树叶才可能掉落下来,
所以说一般的风雨天
是我出去收集树叶的最好时候。”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最古老的文化
“说起剪纸大家都知道,
而说起叶雕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
其实叶雕是最古老的剪纸文化。”
都婉莉介绍。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据传汉朝时,
关中地区便有民谣唱道:
“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而关于叶雕最早的历史记载,
见于《吕氏春秋·览部》
“剪桐封弟”的故事。“
古人在发明纸张之前,
就在树叶、树皮、兽皮等物上镂空作画。”
都婉莉说道,
“形成了最初的剪纸艺术形式”。
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曾留有名句
“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年,
叶雕被列入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济南叶雕蕴含着古人镂空作画的艺术行迹,
也糅合了本土剪纸的艺术形式,
用刻刀把泉水云霞、
花鸟生灵以及人们的美好愿望镌刻在了方寸之间。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历史的延续
都婉莉最得意的两件作品,
一名《凤凰牡丹》,二名《金玉满堂》。
在同一叶片上,
凤凰与牡丹、金鱼与金鱼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
其实,两件作品都未经染色处理,
所有的颜色都是叶片本身自然形成的,
这也是济南叶雕的不同形式之一——变色叶雕。
“一开始我也只做单色叶雕”,
都婉莉说,“后来捡拾落叶的过程中,
我发现秋天的树叶受到光照、
布局等条件的影响会在叶片上形成色块色斑,
后来我尝试利用这些色斑色块构图,
便创作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变色叶雕。”
图源:闪电新闻视频截图
除了变色叶雕,
都婉莉还擅做异形叶雕、拼色叶雕等不同作品。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叶雕、喜欢叶雕,
年,都婉莉公开免费招学徒。
近年来,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都婉莉每年可获得市级非遗传承人补助元,
她也多了不少非遗展演和交流的活动,
并将这门手艺带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上。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延续,
我希望尽己所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喜欢它、传承它。”
来源: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