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11日讯(记者江学俊通讯员闫盛霆薛燕)“一把刻刀划过静谧的夜幕,一把小锤敲开黎明的晨曦,他的作品独具匠心,巧夺天工,作为外事礼物漂洋过海,擦亮了淄博陶瓷名城的名片,把当代国窑的品牌推向世界。”这是年王一君荣获感动淄博人物的颁奖辞。提到王一君,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可能还会说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非遗传承人、齐鲁大工匠等等诸多头衔……结缘陶瓷于王一君而言是一种躲不开的宿命。王一君是在窑炉边玩着“泥巴”长大的陶瓷工人后代,自幼特别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常常从幼儿园偷偷跑出来,到淄博瓷厂的生产车间,和小朋友玩摔泥巴的游戏,比赛谁摔得最响。做陶瓷用的各种泥巴摔在地上,形态各异,幼小的一君感到好玩,便把它们收藏起来,悄悄晾干,再偷偷放到窑炉的匣钵里,焦急地盼望作品出炉。看到自己的作品由瓷泥变成光洁、神奇的瓷器,就很有一种成就感。耳濡目染、浸身熏陶,牵动着他的发展方向,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遂把美术与陶瓷融为一体,一头扎进了陶瓷艺术的海洋。王一君的创作呈现出极强的艺术张力,他对于形、色、点、线、面、胚体、釉面诸多元素,对于诸多艺术门类与工艺技术,对于精细与粗犷、婉柔与刚劲、清丽与浑朴等各方式艺术语言,加以灵活处置,把传统文脉与当代语境有机融合,甚至将“缺陷”也转化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元素。“不识规矩门外汉,泥于窠臼是半残。”王一君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对绘画、陶艺、刻瓷及其他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和探究。他主张艺术创作应是灵魂的旋律、心性的流淌,知“同则无继”则避开拘泥。创新性思维,必须是定位于人们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价值大框架基础上的突破性举措。“创新”是“完善”和“发现”的过程,是继承中的“革新”和“突破”。他非常注重对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对于宋代文人绘画和陶瓷这一巅峰艺术的浸淫习染,极大地提高了王一君的艺术创作,使其作品氤氲着浓浓的文人气息。一杆竹、一片叶、一尾鱼、一只雀,灵动、自然,虽是一隅一物,但折射出艺术空间的清新与和谐,赋予空间以生命。王一君的艺术创作简约、雅致,无论是对作品本身还是对欣赏者,都给予充分地尊重,给思想留有足够驰骋的空间。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一君努力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五行之中,把对人生的感悟用陶瓷语言传递出来。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情景交融、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韵味,更富有创意和境界,真正赋予瓷器“生命”,从而通灵妙韵、富有生命力。王一君多年来创作国礼,深耕工匠文化,但是其艺术作品却极少表现出“工匠气”,反倒是凝炼、简约、淡雅、疏朗,表现出浓郁的文人气息。王一君认为:“艺术创作不是产业标准的刻板生产,作者的心境都会在作品上活性体现,关键看你用什么眼光去审视,所谓的天人合一不是天和人的合作,而是合理顺应自然运用,悟到人与自然的契合、工艺表现力之间融合……”生活即艺术。美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王一君知识渊博,授课风趣灵活,循循善诱,待学生如亲人,从不搞满堂灌、填鸭式的呆板传授,而是以社会为课堂,以生活为教材,以大自然为载体,挖掘学生潜力,陶冶艺术情操,启迪创作灵感,总能让学生自己悟出艺术的大美境界。年,他已经有入门弟子25人,培养出中国陶瓷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以及多名省工艺美术名人、市工艺美术大师、特教老师……王一君的工作室成为“山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年12月,工作室曾迎来多个华侨的孩子们参观学习,王一君说:“一部陶瓷史就是一个中华文明史,这些孩子都出生在国外,作为陶瓷艺术的传承人,我们有义务让他们知道中华文化史和他们的根脉在哪儿。”王一君说,陶瓷艺术让他明白了尊重历史、敬畏自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