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介绍 >> 兰州春节文化庙会上军傩舞看过吧面具都是他
傩舞,
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各种各样的刻刀有几十把,
墙上挂着、地上摆着
各式各样傩面具的成品半成品……
在兰州市一间狭小的院落里傩面具制作工艺师马正德正在院中精心雕琢,随处摆放着形态各异的傩面具,除了制作周祖傩、军傩等传统傩面,四大名著里耳熟能详的人物也可在数百张傩面里找到,在他的眼中,豹眼獠牙的傩面具充满了远古神秘的吸引力。
制作傩面具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狰狞、和蔼、慈祥等性格的形象塑造,赋予面具以生命力,形象地刻画出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
一张傩面具的完成,要经过选材、粗坯、细坯、打磨、刮灰、刷底、上漆、装饰等十几道工序。
想雕出好的傩面具,选材是第一步。早期选用桃木做面具,因为人们认为桃木可以镇宅辟邪、驱邪纳福。但桃木木材短而弯曲,干燥后又极易变形。后来就逐渐用白杨木、香樟木代替桃木,这些树种的木材木纹细腻,质地轻便,干燥后不易变形。正在选取木材进行雕刻。
选材过后,便是定尺寸、裁料、破片、粗坯镂空、晾干、做形象等一系列复杂工序。
“细坯镂空不像粗坯镂空,如果下刀力度过大,掏透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正在观察细坯的形象,以便于进行细部刻画。
一张傩面是否精致,每道工序都不容丝毫马虎,每次制作前,马正德都要潜心设计,画好小样。
傩面具是傩文化中傩舞、傩祭、傩戏中使用的道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一般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并敷彩上漆,粗犷朴拙,庄典华丽。20多年来马正德雕刀不离手、傩面具不离手,坚守傩文化的传承,在刀尖上默默坚守艺术创作,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傩面具余张,用一把雕刀守护着傩面具雕刻这门技艺。
满屋面目狰狞而不失古朴的傩面具,让兰州市一间狭小的院落显得与众不同。
如今傩舞傩戏已被更多人所熟知,马正德与家人一起学习研究傩文化。
傩面具传承人马正德制作出的傩面具。
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马正德是豳地傩面传承人、甘肃省“啸天艺术”非遗文化品牌创立人,出生于甘肃庆阳镇原县,自幼喜爱美术,对家乡的社火、戏曲、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艺术有着特殊的情结。大学毕业后,自发投身非遗文化事业,选择了研究探寻傩文化,走上了制作傩面具的挖掘传承之路。
兰州的军傩舞也是甘肃境内的傩文化之一,在今年第十七届兰州春节文化庙会上表演军傩舞所佩戴的面具都是由马正德制作的。
在马正德的心中,傩面是件很美的艺术品,它不是“狰狞”的美,也不是静雅的美,而是自古而来的一种对自然及生命的崇拜和敬仰。
傩面具是中国非遗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研究中国戏剧脸谱的“活化石”,已濒临灭绝,它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热情与责任保护与传承。
文/图
甘肃新媒体集团·掌上兰州首席记者裴强
编辑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