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地方传统手工剪纸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蔚县剪纸是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它主要以薄细的白纸,由雕刀精刻,点染鲜艳的颜色而成。(阴刻与阳刻都是我国传统刻字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雕刻方式。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阴刻,是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人物剪纸明朝时期,蔚县剪纸形象古朴、粗拙(主要用于绣鞋花样、婚丧吉祥物和年节窗户装饰等,故称“窗花”),其式样和技艺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
无彩剪纸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的50多年,蔚县民间盛行用剪子铰成单色纸的窗花。光绪年间,一位名叫刘老布的银匠,改用雕刀,把“草窗纸”和其他商标的花卉、人物雕刻成窗花,开创了蔚县剪纸的新工艺。
剪纸雕刀大家可能会有疑惑了,一个银匠怎么会影响了剪纸手艺呢?
刘老布是银匠呀,大家想想,谁会买银首饰啊?当然是女人啊!所以为了和广大妇女处好关系,他也时常剪窗花,为了促进友好关系嘛!一天,他帮村里的张江媳妇剪村花。他居然操起了银匠雕刀,挥了几挥,虽然有些费劲,但总算刻成了。张江媳妇的那幅窗花太小了,刀子就显得不顺手。如果换成大窗花呢,一定能刻好。于是,他找到了商标广告、戏曲广告画等,不断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他又研究出新的刻刀、蜡板。渐渐地,银匠刘老布成为“刀刻”蔚县窗花的第一位创始人。一传十十传百,蔚县人用刻刀做窗花的越来越多。
花卉剪纸到了20世纪20年代,刀刻剪纸初具规模,出现了吕家刻戏人、翟家刻花卉的分工,虽然色彩有些单调,人物也有些呆板,但花卉和戏剧人物的剪纸已有了一些固定的基本图案。
到了30年代,众多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实践是蔚县剪纸进入发展新阶段,特别是南张村的王老赏,勤学苦练,改革创新,历经数年,改进和丰富了蔚县剪纸的刻纸工具、刻纸技法和染色技法,开创了剪纸艺苑中独具一格的新流派。
人物风景剪纸新中国成立以来,蔚县剪纸与时俱进,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对蔚县剪纸的学术研究也逐步兴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蔚县剪纸艺术得到快速发展,已有13幅剪纸作品获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有6位剪纸艺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年,蔚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庆幸地是,蔚县政府组织很早就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整理,走访了数百名古稀艺人,搜集了千余份资料。目前,蔚县剪纸也有了新的一代传承人物:
周兆明,男,年5月出生。年6月5日,周兆明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剪纸(蔚县剪纸)。
周广,男,年11月出生。年12月20日,周广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剪纸(蔚县剪纸)。
周淑英,女,年11月出生。年12月20日,周淑英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剪纸(蔚县剪纸)。
(上述名单查询自百度百科)
蔚县剪纸作为一名张家口人,我很高兴这里能有这样的艺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骄傲我们能有这样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