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用剪纸诉说非遗情怀,剪出她的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10/17 10:31:13   

一张张红纸,在她的剪刀下,很快变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剪影,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剪纸作为中国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被称为刀尖儿上的艺术。它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手工技艺。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但是还要严防境外病例的输入,但全球感染肺炎的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陕西省榆林市的剪纸非遗传承人张海珍心系病患和无私奉献的医务人员,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积极创作,致敬英雄,表达祝福,凝聚力量。

她用一把剪刀和一双巧手剪出了自己的多彩人生和美好生活。在她的房间内剪纸作品堆积如山,幅幅足见其剪法细致娴熟、纹络精心别致、线条优美流畅,尤其是她剪刀下刻画出的各类动物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都透着灵气。

张海珍,女,字玉莲,年出生,陕西省靖边县人,插队知青,民办教师。自幼爱好剪纸绘画,退休后在榆林市剪纸培训班,跟郭如林老师学习,并拿到结业证书。

“剪纸现在已经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闲暇的时候,充分利用时间来进行构思、裁剪创作,那种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的感觉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升华,而我也把中国传统文化都融入进了我的作品之中,只有文化的浸染,每一件作品才能真正地被赋予灵魂,完成后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张海珍说道。

张海珍现为中华文化促进剪纸协会会员;靖边县剪纸协会会员;靖边县剪纸研究会会员;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副秘书长。在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作品曾多次参展,在年中俄参展获得金奖,在北京举办的“中华杯”获得一等奖,并在省、市、区、县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多年以来,凭着心灵的感悟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她的剪纸水平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虽然已年近古稀,但她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创作激情不减当年,拿起剪刀来游刃有余,每年要用去近千张红纸。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海珍将始终不渝地用剪刀和巧思妙想把这门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为中国民间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属于她的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1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