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北宋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列的中国“四大发明”,历来让国人自豪不已;沈括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这篇文章也被选入中学课本,被熟读甚至背诵。活字印刷字模这种文化自豪其实让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不再接触中文、历史类学科的很多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想象,仿佛活字印刷术已经被成熟地运用到了北宋乃至以后的书籍生产中。事实绝非如此,雕版印刷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的图书印刷方式,无论活字印刷术发明与否。用水泥修补过的佛经版片在几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的图书生产早已脱离了雕版的时代,但幸运的是,雕版印刷的全套生产技术并未消失,它仍然完整保存。由此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对雕版印刷在整个东亚文明中产生的巨大作用的肯定。广陵古籍刻印社老门牌正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我们来一起熟悉雕版印刷技艺下,线装书的生产流程。简单说来,线装书的生产,主要包括刻板、印刷、装订,三个流程。刻板金陵刻经处展出的雕版印刷工具刻板是雕版印刷的核心技艺所在,细分下来,它有材料准备、写样、雕刻三个步骤。材料准备:有一定厚度的木板(要能承受多次印刷,需要有一定硬度,传统雕版木材以枣木、梨木为佳)、刻刀(也叫握刀)写样:将所需要书写的文字写好在纸上,然后再把纸反贴在木板上,这样,木板上就清晰呈现出了反写的字体。雕版印刷诗赋握刀雕刻刻板:可供根据木板上的字,将空白部分剔除,只留出字体部分(这是最考验刻工技艺的,成熟的刻工一天大概只能刻出一百个字)雕刻近半的版片印刷印刷环节也很关键,它关系着印刷出来的书页成品是否清晰。由于印刷环节须一气呵成,我们仅分材料和印刷两个环节介绍。材料准备:宣纸、墨、棕帚、棕刷。印刷师傅用棕刷刷印,稍远处是棕帚印刷:棕帚蘸取墨汁,均匀地刷在板片上;将宣纸覆盖在板片上,用棕刷均匀用力,轻轻在宣纸上刷过,待所有字迹显色,揭下宣纸,一页成品完成。印刷师傅熟练印刷印刷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却非常考验技术熟练度:刷板片时墨汁须不多不少,太多会晕染,太少则不能全部刷到;覆盖宣纸也需快、狠、准,不快,墨迹就容易干,动作不干净利落就会让宣纸移位,弄脏页面;棕刷用力也须均匀才不至压坏纸张;揭去纸张也需干净利落,不要弄花页面。装订装订部分工序很多,有折叠、分类、齐口、打眼、封面、切边、线装、贴标签等等。分类分类:将印刷好的书页,按照页码顺序排列整齐。折叠折叠:印刷出来的书页以版心为对称轴,对折起来。齐口:将线装书版心对齐,简单来说就是让黑色的板框、鱼尾排列得教整齐。纸捻初步装订的书籍打眼:在书脊处打眼,穿入纸捻,初步固定。封面:前后加上封面(多为褐色、蓝色纸张)。切边:将书的上下及书脊多余的部分切除掉。线装线装:再次打眼,然后用棉线将书装订起来。贴标签贴标签:将标签裁好,贴在封面上,由此一本线装书真正完成。以上介绍的只是一般单色印刷的生产过程,古代还有多色套印技术,程序就更为复杂,要求精度和熟练程度也更高了。金陵刻经处目前,国内公认的保留了全套传统雕版印刷术的单位仅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年的申遗也是以广陵古籍刻印社为代表。并且广陵古籍科印社直到今天还一直在营业。但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金陵刻经处也保留了一整套的刻印技术,并且到今天为止,也仍在刻印佛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