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培训班全体师生合影自从6月22日、23日我参加南京的《金石印坊25期篆刻培训班》己经过去一个月了,直到临摹汉印和练习边款有点儿眉目了,我才有心情在脑海里梳理一下那两天的所见所闻,将我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算是我南京之行的一个小结吧!我爱好篆刻五、六年了,从读《篆刻五十讲》自学开始到参加一些网络篆刻班,还和一些印友不时聚会交流。凭着对篆刻的满腔热情我东学一些、西问一点,虽然能刻出印章了,可总觉自己刻的章是不入流的,恐被讥为野狐禅。那感觉就如抗日战争时期弄了一顶八路军军帽戴的游击队员。正在我苦恼之际有朋友点拔:篆刻篆刻是有篆有刻,篆是理论没行家点拔怎么开窍?刻是技术活儿,凭看书看视频是学不会的,还是要老师手把手教的好!嗯!我深以为然。通过慎重的比较和考量,我选择参加南京的金石印坊第二十五期篆刻培训班。说实话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终日杂事缠身的中年人要抽出几天时间去一千公里外的城市去学习真的不容易。不过一切困难都挡不住我学习篆刻的决心和热情。6月21日下午,我如朝圣的虔诚教徒般抵达了南京,入住了金石君代为预订的酒店。第二天吃罢早点收拾妥当,我就步行入电商园内寻访金石印坊。仿佛心有灵犀般我很快就找到了,大概是那块刻有金石印坊篆刻培训中心的牌扁吸引了我。在培训班教室大门外稍等片刻,就见一位身着白色唐装如道士般仙风道骨的中年男子满面笑容的伸着双手向我走来:是王治国,王兄?就是这张在网络上令我倾慕以久的面孔,我心底打了个突。是、是!我赶忙迎上去与之握手寒喧:江老师好!“一个看似很平常的会面却令我如沐春风。江老师打开教室的门,步入其中一股金石之风扑面而来。教室四面墙壁挂满了历代著名篆刻家的玺印条幅,门囗一侧有个签到的大条案,条案后的墙壁上就是那个著名的条幅非篆刻不传播。放眼教室内窗明几净,电化教学设备齐全,令我这来自乡村的土包子大开眼界。同学们接踵而至,大家相互问候。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江老师说了几句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到来的开张白后就进入教学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天的教学使我对篆刻有了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江老师讲课的风釆还时常在脑海闪现。下面讲讲通过学习后我自己的心得体会一:理论知识的颠覆与重组。什么是篆刻?临摹汉印有什么用?篆刻入门的检测标准是什么?………许多年未上过课堂的我面对江老师提出的这一糸列问题有些发懵。扪心自问:我自以为是地刻了好几年印章弄清楚篆刻的定义了吗?还真没有。过去以为篆刻不就是在石头印材上刻上篆字吗?课堂上一听才知道原来篆刻并不那么简单。印宗秦汉,临摹秦汉印是每一个学习篆刻的人绕不过的关卡。过去我常常纳闷:秦汉印中究竟藏了什么鬼东西,让元、明、清以降的历代篆刻家推崇备至、皓首穷经?是章法、篆法还是刀法?是雄浑大气的印风还是斑驳陆离的印面?我还自以为聪明地觉得秦、汉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是我们人类审美意识的定型期,所以我们才学习秦、汉印风格,取法乎上嘛。至于篆刻入门的八条标准则给我指明了今后的奋斗方向。记得以前读过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人刻了几十年印都还没入门?》,文中列举了许多条阻碍篆刻爱好者真正进入这座神圣殿堂的原因,比如用心不专,见识不广,悟性不够等等。回想起来我还真认识一位在文玩市场刻章的以篆刻家自居的老先生,刻了一辈子自由体印章,就是随便从字典里找几个篆字放在印面一刻便大功告成了,有时还因弄些所谓的古玺或鸟虫印之类的样式而颇为自得。可拿江老师讲的篆刻三法:章法、篆法及刀法去衡量那位老先生的印就会发觉其与古不合、似是而非,顶多算是刻章,与真正的篆刻相去甚远。说实话江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有些是我一知半解的,而有些竞与我以前理解的相悖。我就似一头饥饿的老黄牛吃草般地先记下来再说,这些天我慢慢反刍将自己所知与江老师所讲分列融合、去伪存真,小心地记下这属于我自己的理论知识。而我觉得江老师讲的篆刻入门的八条标准完全可以做为篆刻爱好者的入门考试。从理论到实践;从心法到刀法来一场全面检验,考多少分一目了然。使每一个篆刻爱好者弄清楚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了自知之明才好下苦功学习呀。江老师说学篆刻要谨守三个字诚、敬、勤,学好篆刻还要加上一个字:″变。学篆刻首要心诚。学篆刻不是玩票儿,高兴了玩玩不高兴丢一边,它要成为你一生的爱好持之以恒。面对历代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篆刻宝库怎么不让我们发自内心敬畏,从而勤奋学习和创作呢?万变不离其宗,从宗法秦汉″到不知有汉,这将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历程。每一个篆刻爱好者都必须端正态度:爱好可以是业余的,但创作必须是专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统一了思想关键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写到这里我心里也开始反思:我们为什么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及金钱来学习篆刻?遇见一个良师或益友是多么幸福!二篆刻技法的改正与提高。篆刻刀为什么设计成两个刀角和一条刀刃线?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本来就如此。可当老师拿起篆刻刀边刻边讲时我才发觉自己的无知与自以为是。实际操作是从水印上石开始的。我很早就从书上学会水印上石了,可常常会有上石字迹较淡、字迹糢糊及跑纸等现象,看了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后自己再操作很快就成功了。再就是临摹印稿的用纸、用墨及描摹方法我又重在心里过了一遍,手法也有所提高。麻烦的是我执刀方法有误:入石的角度及力度都有毛病,更为糟糕的是我刻印时多以刀角契刻而没有发挥刀刃线的功能。而刻刀入石过深既容易造成身体疲劳还不容易表现出线条的金石味儿。江老师刻印时间一般都是二、三十分钟完成一方印,而我通常要八、九十分钟,而且身体还较疲惫,正是如上诸多问题造成的。江老师说不论你用什么刀法只要把线条刻好就是好刀法,我们看的是印面效果而不是过程。是啊!我不但知道冲刀、切刀及综合刀法,还了解披削刀法、向线下刀等等技巧,但还是刻不好印,为什么?通过这一个月时间临摹汉印我有一个小体会细节决定成败。临摹汉印的重点是读印,弄清楚一方印的章法及字法的每一个细节,再用刻刀小心表现出来。这样你很容易记住每一方印的细微的精妙之处,而记住这些细节会为你未来的创作提供极大便利。此次南京之行我不但学到了篆刻知识还结识了众多同道。江老师的传道解惑,金石君的热情服务。坐我对面的颜大姐年近退休了还志于篆刻精神可嘉,坐我傍边的孔亮玉是个文静姑娘,临印及边款己有模有样了还不时请教老师孜孜以求,我为她的上进心鼓掌。亮玉对面是来自杭州的我的本家王志兴,初次见面便觉这兄弟满面笑容、热情而真诚,这朋友我交了。志兴傍边的崔乐,一看就是个认真钻研的主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的篆刻能有所成。崔乐傍边的刘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老师,篆刻也许会为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加分吧!这期同学中年龄最大的是苏家乐老哥哥谈吐不凡、风华内敛。刘永革老兄与我一起畅游秦淮河、夫子庙,一起品尝南京美食。揭盖如故,拳拳兄弟情溢于言表。长得像李宇春的马倩粗中有细乐观豁达。戚文革似邻家兄弟,李刚如高中老师,高志勇满面春风,李传运一脸深沉。两天时间也许改变不了什么。我听说有许多学员凭一时冲动来南京学习了两天,回家一忙于工作十天半月没动刀就又把学到的一点知识还给老师了,而我则如滞留窝巢的刍鹰借着江老师的东风慢慢张开了翅膀。.7.23王治国撰于天津海龙居老师指导我刀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