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浙大学子妙手奇思,看呆了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23/12/18 15:47:26   
一张纸、一块玉石、一团线、一支钩针……他们用指尖赋予平凡以灵魂一个展览、一次体验、一场讲座、一届传统手工艺文化节他们用心灵贴近传统文化还有一次次的美育支教、社会实践他们用行动回馈社会在浙大,有一群心灵手巧的人做出了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精致手工艺品他们是来自浙江大学学生指尖艺术传统手工艺社的同学们先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一毫米千纸鹤折纸小拖鞋折纸小花篮2厘米核雕立体纸雕橡皮章钩织茧画用指尖再造平凡这些精致的手工艺作品并非出自专业手工师傅之手,而是由浙江大学指尖传统手工艺社的部员们,利用课余时间,精打细磨而成。作为浙大第一家手工艺社团,这是许多手工艺爱好者的汇集地,他们凭借着这份热爱,在社团中联系紧密,相互配合。其中,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技术部,聚集了社团内手工技艺最高超的小伙伴。核雕、纸雕、绳编、剪纸、橡皮章等十余种手工艺,技术部同学们都有各自精通的一项。对于传统手工艺,除了喜欢,他们也有一份执着与坚守。核雕作品“不想成为浙大版的皮革马利翁,他只打算用刀雕刻心的模样”,这是他人对级哲学专业张繆隽同学的评价。之前被论坛上的雕刻牢牢吸引的他,在一趟苏州之旅过后,就彻底迷上了核雕。他以自学的方式,开启了自己的雕刻之路。“核雕的难点在于它需要雕刻者富有极大的耐心,它是雕刻中比较费时的种类。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核桃上雕刻,题材简单的作品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复杂的作品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细细打磨。”他向我们介绍道。但“耗时间”并不是张繆隽遇到的唯一困难,在他自学的过程中,磕磕绊绊的事情时常发生,优质原料需要找,雕刻用刀需要磨,细节处理需要克服手抖,甚至在打磨石料时常被家人“赶”到厕所,大夏天穿着大裤衩带个口罩,坐在马桶上捣鼓不停……但是他依然不肯放弃。在他眼中,雕琢自然之物的过程中,自己也逐渐被雕塑成器。级刘悦是社团中鼎鼎有名的剪纸达人,“可将所见,皆剪成艺术”是大家对她的评价。从小时候的简单窗花到复杂图案,从模仿到创造,她坚持与纸为伴,大胆尝试。为了表现孔雀尾羽的质感,她画了多版草稿,反复琢磨;为了模仿出叶脉最真实的感觉,她将树叶的叶脉拓下来刻成作品;被校园里盛开的花朵激发灵感,她用剪纸的形式把脑海中花的模样刻在纸上……除了这些,她还有一些“立体的”剪纸作品——纸雕。这些作品中,每一个部分的边缘处,都借用一种类似传统榫卯的结构,将脆弱的纸片团结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对这些让别人连连惊叹的作品,刘悦却说它们其实不难,“所需要的只是一分天赋、一分热爱、两分灵感和剩下的六分勤奋。我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了下来。”“不是所有的手工‘大佬’都在技术部,但技术部都是手工‘大佬’。”这句话在指尖手工艺社广泛流传。下面这一位热爱滴胶的女孩吴诗岚就是属于不在技术部的达人。吴诗岚的橡皮章作品滴胶的制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立体的金鱼滴胶往往需要经历四层重重“关卡”。首先需要上底色,等胶干了才能再画上第二层,这个过程常常需要两天时间。如此以往,一个四层的金鱼滴胶,要花上一个星期才能做好。“虽然耗时长,但是最终的成品又实在是‘好看得紧’,看一眼就能让之前的疲惫烟消云散。”吴诗岚说。图左侧为滴胶金鱼“巧空间”——用分享传递技艺之乐从东一教学区走进学生文化长廊,你的目光很快会被一个小小的玻璃房工作室所吸引——这里有和人一般高的纸树,有用整张牛皮纸制成的硕大折纸兔子,还有玻璃橱窗里陈列的几十件精致的手工艺作品,让人不禁驻足,细细观赏。这个“颜值”颇高的工作室是由浙江大学学生指尖艺术传统手工艺社运营的“巧空间”,许多手工艺作品都诞生于此。在这里,不管是师生,还是来校参观访问的校友、来宾,都能进入近距离感受手工艺作品的魅力。“这把油纸伞是我们在社会实践时,跟着一位油纸伞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用一周的时间制成的。它的工艺非常复杂,光是缠绕伞面上的丝线,就需要一整天时间。”“这条纸龙,是‘镇空间之宝’,它代表了我们社团折纸的最高水平。它通过现代折纸不剪裁的方法,由一张完整的纸,经过三百多次的折叠制作而成。”“这是我们在校园里就地取材创作的滴胶作品,这是喜欢二次元的一位成员制作的黏土手办,这是用衍纸做成的求是鹰……”在“巧空间”成员热情又细致的介绍下,参观者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作品,还能探寻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每一种手工艺的发展历程。而“巧空间”本身,也见证了这群同学们的付出,他们不仅手巧,心也很巧。巧空间创立之初,社员们为这里的装修处处留心,“偶然一次,我在垃圾堆发现了其它同学课堂作业完成的木架,我想这些作品应该是放错了位置,来到我们‘巧空间’会更加合适。”于是巧空间就多了一个作品展示柜,接着每隔几天,巧空间就不断增置新成员,成员们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颜值“空间”。用心灵贴近传统文化除了自己动手,他们也出发去了解各种不同的技艺。在兴趣驱使下,他们结伴拜访苏州舟山核雕村,与核雕师傅、艺术品店店主进行深入交流,带着了解的信息和收集的作品,他们举办了核雕实物与图片展览,开展核雕制作体验。“没想到这些活动能这么受欢迎,很多人停下脚步欣赏询问,拿起刻刀完成自己的第一个核雕作品,还有相当多的海外留学生也参与进来,还希望以后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参与活动组织的一位同学说。文广核雕制作体验社团内部还有一群同学,来到了杭州油纸伞手工艺实践基地和泉州花灯手工艺实践基地近距离接触传统技艺。在油纸伞学习过程中,他们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技艺的第七代传人——匠人余万伦。他将竹叶这一从未在传统制伞工艺中出现过的元素,藏进油纸伞中,希望更多人在喧闹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心中的一份安宁,并将它取名“竹隐”,象征着匠人们隐匿喧嚣背后的恬静。除了这双能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劈成32份同样宽窄、薄厚的巧手,这份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创新精神,让前去学习的同学连连称赞。保护非遗社会实践——油纸伞学习当问到为什么选择不远万里到这些地方学习一些传统手工艺时,一位社员回答道:“虽然不同文物对应不同时代,但是我们想做的是去了解和保护这些不属于这些时代的技艺,去保护另一个时代记忆的载体。”迷之,爱之,克服最不擅长的部分,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手工艺爱好者;行之,献之,依靠自己小小的力量,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个体。文字作者:浙江大学微讯社邢思雨

施乐媛图片来源:由受访社团提供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邢思雨责任编辑:金云云缤纷浙大浙大文科年来弦歌不绝、薪火传燃,书写了精彩篇章,是学校永不褪色的文化名片。如今,新浙大文科在发展的道路上,正不断寻找、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不仅拥有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学术带头人和资深学者,近年来亦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下,浙大文科人不断努力、不断沉淀,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开启浙大文科繁荣发展的新征程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的优异成绩单。近期,我们将每天为大家推荐一部优秀的浙大文科学术成果。它们可以说是近年来浙大文科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由此回看过去,展望未来,期待浙大文科的新飞跃。成果名称: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主要作者:杨大春成果类型:著作《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围绕心灵、身体和物质三个范畴,推陈出新地运用观念论(唯心论)、精神论(唯灵论)和物质论(唯物论)三个标签,新颖独创地启用实存论现象学和概念论现象学两个横向大类,意识现象学、身体现象学和物质现象学三个纵向亚类,别具一格地展开了法国现象学的研究,既从横向上展示了法国现象学的多姿多彩和内在关联,又从纵向上揭示了法国现象学以及整个20世纪法国哲学的逻辑演进。作者认为现象学的影响彻底变革了20世纪法国哲学。在书中,作者把20世纪法国哲学主要经历分为“现象学的引入期”“3H时代”“3M时代”“现象学的复兴”四个大的阶段。本研究在掌握大量外文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按照比较和分析、描述和解释、译介和评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法国现象学以及整个20世纪法国哲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力求体现历史与逻辑、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获年“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研究类)。内容整理:吴雅兰丨杨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2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