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木偶戏在动态的表演上蜚声海内外,而在静态的木偶头雕刻艺术在国际木偶艺术界及国际木偶交流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视频材料:年泉州木偶上春晚(视频来源网络)?木偶艺术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泉州是著名的“木偶之乡”,主要有提线木偶(傀儡戏)和掌上木偶(布袋戏)两种。一把刻刀泉州木偶雕刻演绎百态人生——文/本刊记者郭斌明清之前,泉州从事木偶雕刻艺术的手工艺人不计其数,雕刻技术也是中国之最。清代人蔡鸿儒就在《晋水常谈录》里写:“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一把刻刀,刻出百态人生黄清辉和林聪鹏,一个是福建省民间艺术家,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一个是供职于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提线木偶雕刻师,提线木偶头雕刻的传承人。两人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学习木偶头雕刻,从艺至今都30多年了。黄清辉醉心木偶世界造就灵动偶头在黄清辉的木偶制作室,到处都是成型的或半成型的木偶头像,活灵活现的美猴王、狡猾的龟丞相、惟妙惟肖的提线小旦、小生、威风凛凛的霸王项羽……每件作品刀法细腻,制作严密,工艺精致。据了解,目前台湾各著名布袋戏剧大都使用的掌中木偶,居多是黄清辉创作的。在东南亚一带,他被称为中生代木偶雕刻大师。木偶人生不怎么爱说话的黄清辉,整天沉浸在这木偶的艺术世界里,雕刻木偶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雕刻木偶要坐得住,有耐心。”从十多岁入行至今,黄清辉加入了木偶雕刻师傅的行列已有二十余年,时光荏苒,如今的他从选材到雕刻,仍依旧延续传统的手法。“挑选樟木块、打坯、雕刻、打土、喷色、彩绘,还要根据具体人物配上头发、服饰,一尊完整的木偶就完成了。”黄清辉说,雕刻一个大小仅10厘米见方的木偶头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制作出来。在坚持传统手法的同时,黄清辉还通过在传统猴头的造型上加以创新,设计出了9张嘴、5双眼睛皆可活动的9面猴头。有时,黄清辉会将工作台搬到清源山下泉州锦绣庄木偶艺术馆中,拿着刻刀坐在馆中表演雕刻木偶头的传统技艺。在他看来,此举能让到此参观的人更为直观地了解泉州木偶雕刻艺术。“木偶不单单只是为木偶戏服务,也可作为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黄清辉认为,如果木偶头能够被更多地当做工艺品、纪念品等进行收藏,甚至作为孩子的玩具,在市场上普遍推广,则更能弘扬传统民间手工雕刻艺术。
(视频来源网络)
泉州市木偶剧团雕刻室:凌乱又有序。
凌乱的是到处摆满了雕刻木偶的工具,有锯子、破旧的工具箱和获奖证书;有序的是在雕刻台上,一个个木偶头栩栩如生。出身工艺世家精雕细琢出精品“一个木偶问世,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仅上色工序就要反复20多遍,光使用的刀具就有30多种。”非遗传承人林聪鹏出身于手工艺世家,祖父是泉州著名的银饰雕刻师,父亲林存忠是传统纸扎艺人,兄长林聪权少年时就进了泉州木偶剧团自学木偶雕刻。12岁时,林聪鹏跟着兄长学雕刻,刚拿起刻刀,完全推不动。“力气太小,要用肩膀带动手腕来推,搞不好就要受伤。光是学怎么拿刻刀,就要学好几年。”现在,一把粗朴的刻刀拿在他手中,削木如泥,手法圆熟灵巧,刀迹细致明快。林聪鹏制作木偶已经30多年。在他看来,雕刻木偶头是件既耗费时间,又消耗体力与脑力的事。他说,为让木偶的五官更为生动,要先把木偶头的眼睛、嘴巴部位挖空,再另行制作眼睛、嘴巴,一遍遍地反复磨合,才能让活动的五官完美地嵌入镂空的木块中。如此精雕细琢之下,一个木偶头才得以栩栩如生。创新泉州木偶头传承久远,雕刻刀法洗练精确、粉彩工艺水平极高。?明清时期泉州已有专为傀儡戏班制作木偶头的专业作坊。?清代“西来意”、“周冕号”等专业作坊制作的木偶头,相当精美。?民国初期诞生的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的作品,造型生动,刀法洗练,工艺精湛,已至出神入化之境。(视频来源网络)
近年来,木偶雕刻大师们,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现代的、创新的元素带入传统工艺之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