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新诗集视点陈墨诗集给孤独园出版

发布时间:2022/6/8 13:19:00   
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诗集简介

《给孤独园》是陈墨第四部诗集,也是艺术风格最明晰,最能代表他实力的一部,收录诗人陈墨70多首优秀诗歌新作。诗集从第一辑《独坐风中的弹奏者》,到最后一辑《词语的影子》,始终能维持艺术上的相当水准,且有如顾恺之啖蔗,自尾至本,渐入佳境之态势。如同喜欢他写作方向的纯正,我也喜欢他诗歌音色的得体,一种恰到好处的男中音,介乎个人与时代,或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这让他更有力量从容应付各种题材,大至国家江山,小至日常琐事,从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到他家乡的石雕宗师林如奎,或从瞻仰河姆渡遗址到一次普通同学聚会.....这就有点像是治印者奉如圭臬的“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意思了,个人理解宽与密在这里并非单指刀法,更包含着对艺术家眼光和胸襟的要求。(摘自陈墨诗集《给孤独园》序/柯平)

诗人简介

陈墨,男,原名陈尧伟。浙江省青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探索》《扬子江诗刊》等刊物选本,出版诗集四部。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诗刊》新世纪诗歌大赛优秀奖、多次入围“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等。

陈墨的诗(八首)

独坐风中的弹奏者

一半是酷烈的火焰

一半是飘飞的大雪

隔开季节仅剩一把竖琴

阳光穿过黄昏

那不是抚摸树木的庝痛

是泥土中令箭的奏鸣

出鞘的宝剑在寒气中

看见头颅如风中的残叶

坠落之际绝无钝响

独坐风中的弹奏者

现在背过身子对天无语

是谁知道尚未弹奏

他的双手十面埋伏

你的诗是你的刻刀

明月前身一个死去的人

投入你的游梦之中

你在这里她在那里

恍如隔世怎么寻找啊

也无法找回

其实她就埋在你的心里

你的诗是你的刻刀

当你刻下青春的词语

她在小小的骨灰瓮的印石上

当悲欣交集

当你和她重逢

你必须在死亡中理解生

你必须从铭刻中获得永恒

从斯德哥摩到哥本哈根

走向古老的港口

哥本哈根它把大海

引得更近推得更远

绿色天鹅绒的长堤

海风揣测我们想要什么

一个港口紧紧拥抱

在恋爱中一个港口拒绝

浅水湾长坐着古铜的美人鱼

她要用青铜的歌喉交换爱情

多么可怕的警告

爱情是童话的泡沫

她永不后悔失声的代价

这不是最后归宿

即使把她从这里取走

安放在博物馆那里

配以身世的双语说明书

这也不是她最后归宿

她继续固执远眺

穿过时光的褶皱

面对内心的大海

石头在底部

把她高高托起

风吹浪打

她的伤口

再次

被撒上盐

在巴塞罗那

从毕加索蓝色窗口往里看

能看见他和他喜爱的白鸽

那三五只白鸽

其中一只栖息

在他少年庭院的椴树上

父亲那点鸟食

已不够餍足

又一只白鸽飞出更高更远

降落在巴黎缤纷的色彩里

他开始饕餮消化野兽派

和印象派诸多豪华套餐

第三只应该就是我

就是在我内心看到的他

他制造的魔方是

儿童们的眼神

“从前像大人一样涂鸦

现在要像孩子一样”

三只白鸽都在我的梦境里

能抓住他抓住他的蓝色

在巴黎

在这里在巴黎机场

我抵达记忆重逢的中转站

就像迁徙的亚洲斑头鹤

他们一路迁徙

拥有飞行的指南针

沿着塞纳河蓝色跑道

他们减速降落准确无误

在周末赛马场的绿色草坪

这些绿色的营养大餐

他们需要给透支的体力加油

他们开始谈情说爱安度蜜月

当远处的过去沉入了过去

在空旷的穹顶忧虑下

我独自一人等待再次起飞

我想俯视巴黎是什么样子的

我选择游隼选择的艾菲尔铁塔

它犀利的眼睛瞬息万变

它是黑夜的眼睛

它抓住了塞纳河

星星点点的观光游船

它抓住晚霞染红的卢浮宫

抓住巴黎圣母院燃烧的影子

但都不是它射击的目标

它看见深夜大街

迷失的狐狸幼仔

它火箭一样俯冲

它的铁瓜是穿心的子弹

巴黎内部及其边缘

都是血腥的风景

现在一切都应结束了

我不想再在巴黎

继续在空中

如同迁徒的候鸟

重逢在别处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致旅居荷兰的亲姐妹

瘦哥哥,我的爱这么像你生命一样

那么短暂我们无法相信泪水

灰暗的色彩让贫穷和忧郁症缠身

你的向日葵不是始终向着太阳吗

不是一直把赞美当成秋天吗

瘦哥哥,我的爱这么像你生命一样

那么脆弱我们无法把握命运

妻子和几个苦命的孩子

你的画笔能种出麦田郁金香

怎么种不出风车面包和奶酪

瘦哥哥,我的爱这么像你生命一样

那么疯狂我们无法复制仇恨

你把一个黎明摁进无数个黑夜

你把一个遗言演变无数个预言

最后的枪声让右手永别左手

瘦哥哥,我的爱这么像你生命一样

那么活着我们都已站成向日葵

在你的面前在蓝色的星夜

在柏树的巨大火焰的漩涡里

是谁回响了时光的狂欢

在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一只孤鸟飞过

黑色马头墙

心灵枝桠变白

眼神在上面变冷

似是而非地哭笑

一只孤鸟飞过

荒山剩水

站立的石头

岌岌可危

太少墨水喂养

太多的泪水

虚无人世

如同枯墨飞白

不变在变化中怒放

2

时惕乾称

这奇崛的书法

来自周易的炼金术

这单词与单词

之间布局的空灵

如果不是误解的真理

它游戏如梦

一个人在时代鸟巢

飞上他巅峰

又回落最低处

他每个象形文字

石头那般头重脚轻

在平衡中失衡

愤世嫉俗的笔心

时时刻刻提醒警告

他的无常的未来

3

在劫后余生空心的古梅

想抓住泥土

却满是悬崖

土地被人夺去了

余生只剩一两枯枝

三五朵残花败蕊

在河姆渡遗址

1

在古老迁徙中

河流的冲刷

带来丰厚的泥土

他们都是移民

像河流一样的移动

在同一个考古层

最古老的水稻

获得重点保护的词语

而特别硕大的头颅化石

就像老照片捕捉到

特别古老的光芒

2

在你之前在我之前

家在花蕾绽开的雨后

也在头顶变得宽大

它的鸟巢如同杆栏错落

又如榫卯的手臂挽着你我

并一个比一个牢固

这些亲密的象形文字

这些建筑始祖

他们开天辟地

坐拥十方风水阳光

古老梦想圈养了

古老财富

在这里凭栏远眺他们

如同远眺浩瀚星汉

3

往下再往下坚持挖掘

就能挖到最早的水井

他们学习生存技艺

在模仿真实的东西

在诗的井中转动绞车

将低处的水上升为高处

他们学习手工技艺

在陶罐画下游鱼快乐

在石头刻下星辰鸟兽子孙

生活是如此圆满

4

这是最初也是最后的渡口

能从大象口中取出血牙

他们制造双鸟朝阳的图腾

就像今天的航天飞船

穿越的梦想从岁月到岁月

在这普渡余生的地理

他们谁都不是孤岛

他们一起度过的良宵

爱变得越来越清晰

评论

有多少尘世的盛大藏匿在孤独中

——品读陈墨诗集《给孤独园》

乔国永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陈墨先生在一个人狂欢时,邀约了每一位与他会心对视的人,每一块令他心怡的石头,每一处值得他驻足审视的风物。他们一起虚拟的狂欢填充着时空交错出的空白,他是想为尘世每一处落寞的角落预设灯盏吗?

一个人要怎样驯养自己的孤独,才能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里寻到安静的庇所,沉稳、无虞地蜕茧、生长?陈墨先是闭上眼睛感受黄昏和夜幕。他从阿炳、博尔赫斯和荷马的精神之光里获得激励,他像他们一样,最终“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自己”。然而,这浩大的尘世不会向任何人妥协,或许把自己埋入救赎的文字中是他应对“血腥的命运”的最佳方式。

随后,他扮作《独坐风中的弹奏者》背对着洪流,“对天无语”。他想起了苏东坡,想起了他内心的超然,并借此来安顿自己。他也想借助东坡居士的流放,来放逐自己。一个孤独的人在享受孤独的同时,也渴望与知己重逢,但他已悟到,圆满之前,“必须在死亡中理解生,必须从铭刻中获得永恒”。

在没有找到切入尘世理想园的出口之前,他以梦为马,在梦中的丛林里,沿着一条微光指引的路径,孤绝地奔驰。他相信,自己终会从另一个自己的身体里“分离出新的一天”。走出梦境,他也曾颓废无奈,生死之间,除了“闪烁的嘴唇”,惟余莽莽。辛亏他内心有一股浩大的自省的激流,在故乡温情的鼓荡下,冲破藩篱。让他乐意“高举菖蒲的彩旗,给五月的逝者投递哀歌,给水中饥饿的游鱼投递粽子。”

多么简单而平俗的轨迹啊,从承受到挣扎,再到觉醒。但绝不能轻视一位诗人在孤独中的承受、挣扎和觉醒。他的承受像瓯江底的卵石,他的挣扎像石头里的神祇,他的觉醒像“咯血的杨梅”。

“像石头一样生长”,陈墨不愧为石头大师。经过与青田石三十年的耳鬓厮磨,那些华丽而高冷的石头已在他心里开出了绚烂的花。他镇守着一座封门山孕育的,“夹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博物馆。在它的内心,一坐就是十五年。如他所言:“它的安静,赠予我安宁”。

那些石头曾如“穿过时间的航船”,载着他的祖辈飘洋过海,把他们的果敢、意志和梦想带往异乡,也把他们难以治愈的思乡症搁置在遥远的彼岸。他多么希望自己打造的石头的航船能“认领他们回家,一个不漏”。

他不遗余力地赞美着石头。他说:“我看石头不是石头,它是不言的鉴定书”。记忆在石头里失忆,名流在石头里避难、复活。就连陈列在遥远国度的石头也没有拒绝他“穿过时间的航船”,把他运抵“能将过去和现在重叠”的先人面前,完成穿越的亲情会晤。他深感幸运,这些重叠的石头,接受他的耕耘,允许他把文明、孤独的光芒和生长的愿望撒播其中。

陈墨在石头里的还乡之旅是孤独的,但他仍不遗余力地赞美着像他一样与石头孤独相伴的工匠、艺人。那些石头的塑造者一直在外部为他赋能,因此,他也在石头内部为他们篆刻铭文:他们雕刻的石头就是他们的“墓志铭”;“当众星隐去,当日光普照,你在天地之间,古老而年轻”;他们的手艺是时光赋予的,他们“因真实而残缺”,但他们赢得了致敬的酒杯。

陈墨在尘世的路上也是孤独的,这是他公开的《途中的秘密》。

因为土,因为“土里土气的时光遗物”,他走在异乡的路上,一路向前,不能回头。一路上孤独模拟出“空旷的怪物”,他的摆脱方式颇具先锋性——给它个平台,种上“一棵枯死的树”,树上挂出一座震慑的“钟表”。途中,孤独的情绪肆意拓展,阿姆斯特丹的风车唤醒了他的童年,也照见了他“在低处生活的姐妹,一天天消磨着命运”。他在空旷的孤寂中,静待再次起飞的契机。异乡的孤旅沉郁却短促,他如在空中继续迁徙的候鸟,期待良缘的重逢。

即使是在自己国度的迁行,陈墨也随身携带着的抒写孤独的笔墨。像“一只孤鸟”,飞过“荒山剩水”,飞过“岌岌可危的石头”。曲水流觞传递的不是浪漫、温情和畅快,而是人去楼空的怅然,是永不回头的失去。他感慨天空的空无,也畏惧宁静的,尘埃一样的雪花。虚无令他疑窦丛生,也在催生“不断觉醒的自己”。

而他从孤旅中获益颇丰。他看清了这个人世的虚无和尘世之下的苦恼,看到“不变都在变化中怒放”,也看到“沉默是最大的原罪”。他悟到,“在普度众生的地理上”,没有一个人会成为孤岛,那些一起度过的良宵,会让爱越来越清晰;他一定会在夜晚,“梦回诗歌的故乡”,在清晨,“做回幸福的凡人”。

岁月的长河,孤寂无限。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宽慰自己、解救自己的向上攀爬的绳索,找到驱散清冷的火。陈墨找到了深潜在《水底的火焰》:“她用涛声哭泣,用火苗作别;她那么遥远,却在我心中荡漾。”正是有了这种火的底气,他才敢冲着弥漫在四周的空寂喊出:“给我深渊,我追求唯一的巅峰。”

为何人生孤旅如此艰辛,却令人欲罢不能?或许是因为旅人心中滞留了难以舍弃的牵绊和爱。正如陈墨的境遇,“天命知秋天,爱神不断磨损着我”。他有“三个妈妈”,她们先后走了,他祈愿时光之手能挽留住她们,为此,他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

陈墨在岁月长河里的摆渡是积极、有效的。他知道,不远处一定还有像他一样永不退缩的跋涉者,他们共同组成了无畏的浪潮,闪光的屏障。他希望他们的无畏能“安慰失群的鸟”,能让踌躇的人相信有“诺言的守护”,他们终会“回到自己的名字,并满足地走向自己”。他希望,不管是萍水相逢者亦或是时常团聚的亲友,他们之间没有“树的阴影”,只有共荣的光辉。

而他终究还是一只风筝,一只拖着无限长尾线的风筝——飞过方山、那个写到天亮的村庄和八百里瓯江,穿越节气和时空。有时他感觉自己像是暮色里孤独的黑蝙蝠,和同在暮色里的“你”被一条无形的线拴在一起;有时像是方山间没有鼻绳束缚的牛羊,被安顿在这个真实的、邮票大的乡村,等着离别的你们重新归来。

“因为丛林,因为猛虎,这个世界遮蔽重重”,所以陈墨尤为惦念无虞的瓯江和他寄身的狭窄的山中。他从瓯江的活力中汲取染发剂,漂染白了头的芦苇和白鹭;他从瓯江的生生不息里提炼还魂丹,逆转自己和亲人的衰老。他与瓯江相依为命,却以平视的视角爱着她。

在山中,他品味出“人世的表象与本质之间巨大的差异”,“太强烈的锋芒容易让人失明”,“松果在滚落中重生”。因此,回归之后,他只想做一块磐石,停泊在大山深处。

陈墨的孤独园依赖诗歌塑造成型,诗歌里的精神气息为他的孤独园升起“园旗”,诗歌里的韵律和节奏谱成了“园歌”,而那些“词语的影子”就像飘飞的烟火,向外传递活着的讯息。那些词语的影子来自蝉、蚕、白鹭、荃、秧苗、青苔、簸箕、挖土机以及炊烟的投射。

陈墨的孤独园里种植着大众的希冀,种植着孤独与渴望共生的,永不凋零的仙人掌。尘世的荒野适宜点燃穿透孤独的篝火,谁愿意相信,他写下的诗句,会像熄灭的灰烬,紧紧吸附在不死的根茎上?

在孤独园里,陈墨的回答真好——无论尘世多么盛大,无论孤独多么沉郁,誓守与诗神的盟约,永不放弃!

本期插画:东山魁夷,年生于横滨。东山魁夷是日本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也是一个毕生以风景为题材作画的艺术家。他一生走遍大川名山,常年只身作画于人迹罕至的高原、丛林、海边,观察四季的小草、树木、花叶、溪流的微妙变化,把风景的神貌与光色巧妙地结合,再现大自然的单纯与和谐。

欢迎订阅年《诗探索》

《诗探索》每年四辑,每辑分理论卷和作品卷两本,全年八本。每份原价:元,编辑部订阅季优惠价:元,订户每份可获得部分赠书(部分优秀诗人诗集、诗选等)。

订阅方式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