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玉雕刻刀上的杂技艳惊四座台湾玉

发布时间:2022/5/27 17:28:13   
北京看酒渣鼻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翠友之家--和玉缘珠宝

那浅浅的微笑,像是花的绽放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声音,安静的微笑,像一朵花缓缓地在温润的玉质里绽放,我听到了那微笑的声音深藏在玉石里,清澈如水!本来想把更多黄福寿大师作品介绍给大家。

台湾玉雕大师黄福寿的代表作《悟》亮相“化母爱为宝岛之爱-送爱到灾区慈善义卖记者会”。该作品取材自一块约30公斤重的碧玉,耗时2年,目前仅1斤重,栩栩如生,令人叫绝。黄福寿称灵感来自禅,“那浅浅的微笑,深藏在玉石里,像是花的绽放”

台湾黄福寿玉雕大师是一位残障人氏,毕生钻研碧玉与翡翠雕刻,成就非凡。看到他作品的人都会不禁惊叹:这是真的吗?有人甚至以为是树脂制品!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玉雕极致。现在作品大都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走入玉世界

黄福寿的故事很简单。十八岁以前,他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学生,按部就班地自国小、国中而高中毕业。因为大专联考不如理想,他在暑假到台北准备补习重考。暑假还没过完,同学找他到板桥一家玉石厂打工,这人生第一次的打工经验决定了,或者应该说,改变了黄福寿的一生。他放弃了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放弃了年轻人所爱的娱乐,完完全全地沉浸在翠玉天地中,从雕刻老板接单回来指定制作的坠饰、佛像、动物等小饰品,到下班后捡切割下来的边料、废料自己随意雕刻,开始了他以玉石创作的半生。

黄福寿还记得,由於他自小便具美术天分,经常参加美术比赛抱大奖回来。这方面的天分使得他一到玉石厂就得到老板的赏识,因此,未经一般辨识材料、打磨、抛光部门的训练,老板就直接让他开始雕刻。而他也不负老板的期望,出手不凡,小饰品中屡见新意,尤其他自己私下刻的人物小雕像,比例、神情、动作都精准、细腻,不落俗套,惜才的老板很快的就让他设计新产品,他也在玉雕界慢慢地有些小名气。

但黄福寿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对玉用情至深,希望能打破传统玉雕的装饰、吉祥辟邪等实用面,走入真正的个人艺术创作。因此,设计、雕刻之余,当其他的同事公余轻松休闲时,黄福寿却忙著看展览、研究玉器的相关资料,「想要在那庞大璀璨,文化流变的当代,探询能表达自我创作语汇的当代玉雕艺术之初衷始终如一,」黄福寿热切地剖析他的创作理念。

也就是这股对玉的热爱与坚持,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这个深具艺术天分,却从未有过正式师承的素人雕刻家,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与督促而成长,突破了千百年玉雕的局限与极限,开创了艺术家的海阔天空。

田园故乡情

黄福寿的作品大致可划分为两种风格,都与作者个人的经验与心态息息相关。一是田园写实风,代表作有《蚁态万千》、《邂逅》、《春意》等,将黄福寿小时候在田里玩耍或工作的所见所闻以玉雕的形式呈现。像是《蚁态万千》这项作品中,田间常见的大黑蚂蚁在竹枝上奔忙,搬运食物,每一只蚂蚁的姿态都不同,而台湾玉本身的墨绿光泽使得蚂蚁栖息的翠竹鲜艳欲滴,仔细凝视,眼前的蚁群彷佛活了起来。

再看《邂逅》,春天的草叶,肌理分明,新鲜地可以拧出水来,草尖的蟋蟀彷佛随风吹著叶片晃动,而根部的另一只蟋蟀作势欲跃。如此坚硬的玉石,在黄福寿的手下竟然柔媚地随风荡漾,将艺术家心中的春意表达地淋漓尽致,真乃人间极品。

《心门》

《春意》系列

《梁祝》

《跃》

《滴露甘泉》

《随心所玉》

《悟》

《无尘》

以上内容转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习翡翠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