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看,刻刀下的静美世界海报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26 18:54:03   
白癜风会传染么 http://m.39.net/pf/a_4512728.html

朱孝杭:刻刀下的静美世界

朱孝杭和他的剪纸作品

剪纸,又称刻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副眼镜,一把刻刀,外加上几张红纸,朱孝杭的退休生活,就在“一手摆弄着红纸,一手挥舞着刻刀,娴熟的‘刻画’”创作中度过。9年时间过去了,朱孝杭的作品千变万化,一个个人物造型逼真,一幅幅花鸟鱼虫形象栩栩如生。

选取素材

最近,颇让人们惊叹的是他创作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作品。《中国梦》《开国大典》《毛泽东诗词》等几十余幅作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和党的光辉历程,告诉人们不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打下江山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特别是4米x2米《开国大典》画面,以年10月1日的天安门为主题,定格在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时刻,刻画出多位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令人震撼。

伏案创作

初秋的早晨,记者来到朱孝杭的家中,他正在工作室创作一幅《中国梦》作品,台灯柔和的光照射在那把游走在纸间的刻刀上,只见他时而快速刻画,时而静坐沉思,时而轻轻拨挑,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不一会功夫,精妙绝伦的人物线条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只要拿起刻刀和红纸,朱孝杭那一双粗壮的大手立马变成绣花女般灵巧无比,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眉眼图案,他都能准确用双手刻绘、制作直至巧妙地装裱在一起,让人赞叹不已。

精益求精

“刻纸看似简单,实际上工序非常繁琐。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历史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需要海选初稿,反复创作,认真琢磨,不断修改,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下刀刻纸。”今年62岁的朱孝杭,与记者谈起如何迷恋上刻纸时说:“从少年时代我就喜爱绘画和书法,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毕业后,我分配到电影公司负责放映工作,期间负责制作一些幻灯片和电影海报,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在日后学习刻纸时能够游刃有余。”从年至今,朱孝杭不断摸索刻纸技艺,自学Photoshop使用技术,把传统刻纸艺术与现在创作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

作品《清明上河图》

刻纸作品重在传神,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故事和内涵寓意,因此雕刻前的构思步骤显得尤为重要。朱孝杭通过上网查询各种剪刻技艺介绍和视频资料,搜集大量的刻纸素材,并将他们分门别类成不同体裁,作品不但有精美小幅创作,更有让人震撼的大型作品。为了剪出自己的特色,他将油画、国画、工笔画和刻纸多种艺术手法相互融合,交叉应用,创作出的作品颇具更加真实,更具艺术感染力。随着作品的不断丰富,朱孝杭越刻越有劲,手下完成的刻纸作品越来越多,题材也愈加广泛,花鸟鱼虫、人物骏马、青花瓷器、领袖诗词、山水风景应有尽有。

剪纸工具

记者看到,他耗时多天精心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全长7.1米、宽0.35米,刻制细腻,每一位人物的形态动作都清晰可见,每一处场景也都剪刻得精致传神,把北宋时期的商贸盛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惊叹不已。

“刻纸作品对刀工要求很高,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不但要有一定艺术造诣,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通常一幅作品要花费数天时间才能完成,一刀落错就会前功尽弃。”朱孝杭笑着说,他在家里通常是在夜深人静时挑灯工作,觉得这样思路更清晰,作品完成更精良。

剪纸作品

来源:桓台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苗娟石龙迪

编辑:王晓娜

入秋了?桓台咋还是热,接下来……

逆风而行!他们用青春筑起堤坝!

桓台县融媒体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选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3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