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纸上有天地刀剪镂光阴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前不久,湾沚区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开展两地友好交流活动,一幅展现“湾沚十景”的大型剪纸作品被赠予方城县,作为两地友好往来的见证。
70岁的章士爱正是这幅作品的主创,也是湾沚区非遗项目“章氏剪纸”传承人,她钻研剪纸技艺十余载,致力让这一传统艺术古树发新花,历久更弥新。近日,行走青弋江采访组走进湾沚区,探访这位民间“守艺人”。
她自小喜欢“女红”
左手托纸、右手运剪,剪子咬着红纸,一开一合、一旋一弯,几句话的功夫,一幅生动的生肖剪纸作品便跃然眼前。章士爱虽年届七旬,仍是一头乌发、容光焕发,一双手如小姑娘般灵巧。
章士爱的剪纸启蒙源于自己的妈妈和外婆。自小大人们剪窗花、剪囍字,又或是给鞋面绣花样时,她耳濡目染边看边学。那个年代,父亲舍得每月从30多元的工资里,拿出几块钱给她做零花钱,她买来毛线、丝线,绣枕巾、手绢,织毛衣、围巾;买来红纸剪窗花、蝴蝶、花鸟……11岁时,家中表姐结婚,章士爱出手不凡,剪了一整套漂亮的囍字,从那起她便小有名气,亲戚朋友家婚事嫁娶都要让她剪囍字和窗花。
然而,年轻时困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章士爱慢慢丢下了剪子。直到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开始学习绘画,又勾起了年少时对剪纸的美好回忆。“尤其有次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大使送给奥巴马一套精美的肖像剪纸作品,深受触动,更坚定了我学好剪纸的决心。”
有道是艺术是相通的,从小时候剪窗花、绣花样、织毛衣,到后来学绘画,都要求准确把握物体的形和象。由于基础好、悟性强,加上勤学苦练,章士爱的剪纸技艺日臻熟练和精湛,开始展露头角,屡屡获奖。年,湾沚区老年大学办剪纸培训班,“相中”章士爱担任辅导老师,她一直干到现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剪纸爱好者。
她刀剪灵动心手合一
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人物、山水、花鸟,还有表达吉祥如意的图案等等,都是章士爱剪刀下的风景,这些作品小如手心大小,大到几米见方。
“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剪出的线条要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细如胡须,构图丰满、线条流畅、形态生动。”章士爱介绍,大家印象中的剪纸通常是红艳艳的,用的多是大红纸或红宣纸,然而剪纸也可以变换色彩,比如黑色、绿色或多种颜色拼配。用纸不同,作品给人的感受就不同。
剪纸,有“脱稿”和“有稿”两种形式。采访时,章士爱即兴表演了一段脱稿剪纸,没有绘制画稿,凭着感觉剪,几分钟就剪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她说其中秘诀就是“心中有画”。有稿剪纸,需要提前绘画打样稿,一般用于大幅且构图复杂的剪纸,画稿的好坏也决定了剪纸作品的成败。而剪纸的工具,除了一把锋利的剪子,有时还要用“刻刀”,章士爱的很多大型作品,都是剪刻艺术的结合。
此次被赠予的大型剪纸作品《湾沚十景》,就是一刀一刀雕刻成影。章士爱和另一名创作者先绘制画稿,七易其稿后,再在画稿上覆上红纸用刻刀雕就,创作历时近一个月。整幅作品以红色为主基调,生动呈现了东湖公园、南宋珩琅古塔、陶辛水韵等具有代表性的湾沚风光。
剪纸作品一般会装裱保存。“剪纸装裱很费事,由于线条很细,一沾水还易断,装裱要轻、慢、细心,一般的装裱店不愿意接活,我就到外地学,所有作品都是自己装裱完成。”章士爱说道。
她让更多人爱上剪纸
十余载“剪耕不缀”,除了对剪纸手艺持久的热爱,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创造力。随着剪纸技艺水平的不断精进,章士爱不断尝试创作有主题、有思想的艺术作品。
去年6月,“章士爱剪纸艺术展”在湾沚区文化馆举办,展出了历年来她精心创作的余幅优秀作品。其中除了传统题材,还有关于英雄人物、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奔小康等极具时代特色的剪纸作品,记录下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脚步。她希望,自己的剪纸作品不仅能给大家美的艺术体验,还能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就是要做好传承。像剪纸这样的中国‘老底子’技艺,要从娃娃开始,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多年来,除了潜心于创作外,章士爱还致力于校园剪纸培训,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这项传统艺术。目前她在芜湖大官山小学、湾沚区实验学校、东湖学校等地开设了剪纸课,一些学校还成立了剪纸社团。
在章士爱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