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乐山篆刻爱好者刻刀下的ldquo雪容
眼前一亮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结合
印石、印床、刻刀、印泥……3月7日早晨,在城区柏杨中路嘉兴苑小区一私人工作室内,韩伟正坐在桌前全神贯注地打印泥、印印花、修改细节……不到一个小时,一个可爱呆萌的“雪容融”便刻好了,印在纸上的“雪容融”活灵活现,现代流行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篆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韩伟告诉记者,此前,他在网上搜集了有关“雪容融”的设计理念图,然后将“雪容融”的造型反画在青田石上,再使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刻画轮廓。此前冬奥会期间,他还照此方法制作了“冰墩墩”,所以,这次刻起“雪容融”来,可谓驾轻就熟。
“把传统篆刻文化和冬奥文化相结合,助力奥运精神落地生根。”韩伟说,“雪容融”是一个红灯笼的形象,红色很喜庆,灯笼给人感觉很温暖,能照亮人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篆刻作品,祝福冬残奥会运动员们取得佳绩。
不拘一格寄情于方寸之间
韩伟今年52岁,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喜爱书法、绘画、篆刻等,后拜著名篆刻家田成科为师,系统学习篆刻。大学毕业后,韩伟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任教,后投资过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如今自己的工作、生意均已走入正轨,闲暇之余,他又拿起了刻刀。
“篆刻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在方寸之间展现人生态度与自我秉性,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呈现的作品也不一样。”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伟发现印章不仅是书画作品的点睛之笔,也可以作为国潮饰品、摆件、把玩件等,这一下打开了他的思路。此后,他大胆尝试,除姓名章外,他刻吉语、刻诗句,还刻佛像、动画动漫人物的简笔等,印章的内容变得十分广泛,且意趣盎然。“我将在篆刻的题材和内容上做更多的尝试,同时拓展印章的其他功用。”韩伟说,如今印章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机会少之又少,希望通过篆刻人的自我革新,使现代流行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更加紧密、贴切,让篆刻艺术和印章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丨张波编辑丨周洁责编丨薛俊报料
投稿
投图片
请直接与平台对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