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下岗工人一双手一把刻刀蛋壳上雕出大千世界

发布时间:2022/8/11 14:54:42   

东北网4月24日讯吃剩下的蛋壳可以做什么?在普通人眼里可能什么都做不了,但经蛋雕艺人的巧手一雕刻,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市民徐吉川就有这种本事,他能在小小的蛋壳上雕刻山水、花鸟、京剧脸谱等,将大千世界尽现于眼前的方寸之间,并将其变成了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

白色镂空的“牡丹图”,凹凸有致的景泰蓝“孔雀开屏”,形态各异的“京剧脸谱”,这些来自蛋壳上的艺术都出自徐吉川之手。日前,记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一张工作台上,零散地放着大大小小的刻刀、长短不一的铅笔、抽蛋液的注射器,光看这些简单且摩擦失色的工具,根本想象不到凭它们能在一个个蛋壳上,雕刻出惟妙惟肖的图案。

57岁的徐吉川早年下岗,没有受过专业绘画和雕刻训练的他,凭着一股子喜欢勾画的执着劲儿,在蛋壳上做出了大文章。“40多岁下岗后闲来无事,就在蛋壳上画画,后来又琢磨着在蛋壳上雕刻,最后就将这些没什么用的蛋壳变成了艺术品。”徐吉川说,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手艺,是在数不清的蛋壳上练出来的,每次一买鸡蛋就是五斤十斤的,做蛋雕清理出来的蛋液都吃腻了,最后不得不分给亲戚和邻居吃。

蛋雕技艺成就“脆弱”艺术

蛋雕技艺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细心、耐心,同时也考验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刻刀在纤薄的蛋壳表面游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刀力重了蛋壳易碎,刀力轻了刻不出立体迹痕。在雕刻过程中,徐吉川必须时刻把握好手腕的力度,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掉以轻心。“有时候一件作品已经雕刻了两三天,在最后收尾时不小心出现差错就前功尽弃了。”徐吉川说,他不怕失败,也有耐心,坚信只要坚持就总会成功。如今,从最小的鹌鹑蛋壳,到适中的鸡蛋壳、鹅蛋壳,再到目前用过最大的鸵鸟蛋壳,他都能轻松驾驭。

徐吉川能练就今天的蛋雕技艺,也离不开妻子赵立伟的支持。一次,徐吉川只说了句要在鹅蛋上雕一个特殊图案的构想,没多大一会儿,妻子就到市场上买了一筐鹅蛋回来,令徐吉川既好笑又感动。另外,为了支持丈夫全身心投入到蛋雕艺术中,赵立伟担负起了家庭重担,做一些小买卖挣钱养家。徐吉川说,是妻子成就了他,让他将爱好变成如今的事业,也成就了这项“脆弱”的艺术。

鸡蛋变“金蛋”引人赞赏

十几年间,徐吉川用蛋壳雕刻了多少作品自己也数不过来。在所有作品中,令他比较满意的是成套的“京剧脸谱”,还有几个镂空处理的“花鸟图”。近年来,他雕刻的一些作品因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被外国友人看好,有的卖到了美国、韩国、瑞典等国,一个卖到了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目前,徐吉川也有自己的困惑。“我全靠自学成材,在艺术层次上还差些,希望有机会能和专家们一起切磋,向他们学习。”徐吉川说,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只要用心,没有做不成的事,他也希望能收到真正喜欢并用心做蛋雕的徒弟,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3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