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濒临失传的雕刻技艺,传承千余年,一起感受
在我国的悠久的收藏文化中,木雕算的上是一门别致的分类。木雕实际上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工种,它在工种分类中正确的称呼是“精细木工”。可是,我国的文化向来是海纳百川,当文化与劳动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后,雕塑和木雕便从木匠上升到了工艺美术。清刀,可不是指清代的大刀,而是指木雕中的一种雕刻手法。这项技艺如果追本溯源,可以追到西晋时期,但是其成熟发展却是在经济繁荣的宋代时期。下面咱们就来简单说说这门清刀工艺,顺便也欣赏欣赏清刀之下的独特魅力。
何谓清刀?
清刀木雕一般是指宁海清刀木雕,是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手工技艺。清刀考验的不仅是雕刻师的刀工技艺,更考验雕刻师的耐心和毅力。宁海清刀木雕,一般多以杨、柏树、黄杨木和檀香木等木材为原材料,雕刻师将原材料毛胎,用刻刀一刀一刀进行雕琢和精修。在雕刻过程中,不但需要保留木质本身的纹路,还要利用木质本身的纹路。对于断文、枝杈眼等无法体现纹路的地方,进行挖心和嵌眼将其修光。
清刀修光出来的雕件,那可是跟砂纸打磨出来的平滑效果不同。清刀修光的雕件摸起来像是触摸到了一块磨砂玻璃似的,乍一看好像光滑如镜,仔细近观就看到它实际上是由千万个小平面组成的,与砂纸打磨出来的东西有着天壤之别。清刀木雕,用最简单的刀,最朴实的雕刻,勾勒出了不同寻常的美。
清刀的难点
清刀木雕,是用最简单的刀,用最朴实的雕工,刻画和勾勒出了不同寻常的美。清刀之下,讲究的是质感的美,具备张力的美,所以清刀木雕不但雕刻时间长,而且难度相当高,一刀不慎,全盘皆输。尤其是后期的修光时间,更加颇为耗时,数倍于磨光时间,只有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傅才能驾驭得了。这样一来,极其昂贵的人工,加上精挑细选的原材料毛胎,造成了清刀木雕的精品少之又少,其成本也非常昂贵。
濒临失传
清刀这门木雕技艺,和其他艺术一样,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高峰。随着清末动荡,之后开始逐渐没落,风光不再,现在甚至已是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在上世纪80年代,宁海人黄才良专门组建了艺术公司,挖掘和培养了数十位清刀木雕的从艺者。但由于清刀技艺的复杂和艰辛,最近这十几年又出现了人才难以为继的现象。
清刀木雕在裁金上彩后非常漂亮,如果您有其他信仰,或者家里恰好是中式装修,那么在家里摆上这么一件清刀木雕,既有文化欣赏价值,也能提升整体的装饰品味。可是好东西却是不多了,如果您喜欢,一定要看准是不是真正的宁海清刀木雕啊,千万别打了眼,上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