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共享非遗之高密刻

发布时间:2025/6/6 15:23:20   

刻瓷是指用特制的刀具在瓷器或瓷板的表面上刻画、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集诗文书画与刻镂于一体,融汇笔、墨、色、刀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艺术。

刻瓷在秦汉时被称为“剥玉”,在魏晋、宋时得到发展,成熟于清。现存最早的刻瓷作品始自清代道光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华法以刀代笔,在同治到光绪年间推动了刻瓷艺术的发展。年,清朝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立镌瓷科,刻瓷技艺逐渐遍及全国各地,在中原地区流传很广,后因战乱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这门技艺在山东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刻瓷的主要工序是将刻刀作用于瓷面,使瓷面展现刀迹,通过运用刀迹的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刀法。不同的排列会形成不同的刀法,不同的刀法又形成迥异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质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组成不同的刀法,就要选择使用不同的镌刻工具。刻瓷常用的工具有:金刚钻刻刀、合金凿刀、锤、碳化硅棒等。其他辅助工具有碳化硅磨石、金刚砂磨片。刻瓷用的辅助材料有:起稿用的笔墨材料,赋色用的颜料、调色油、棉花、纸张、毛笔等。

高密刻瓷的代表性传承人谭小村,在工作之余自学书画,拜师刻瓷艺术家邵文生,学习刻瓷手艺,十年磨一剑,谭小村的绘画和雕刻能力逐渐增强。他在传承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勇于创新,创作题材涵盖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花草鸟虫等。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有《松鹤延年》、《梅月寒夜图》、《中国戏曲脸谱》、《汉画像》、《富贵荣华》、《雨后人家》、《“一带一路”的祝福》、《埃及艳后》等。

同时,谭小村结合高密地域文化,拓展了刻瓷传统的题材内容,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等不少题材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转化和体现,如《高密三贤》、《姑嫂闲话》、《金玉满堂》等。谭小村通过他精湛的刻瓷技艺,把这些代表高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非遗元素,创作成为赏心悦目的文创新产品,对高密刻瓷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0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