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市场 >> 还记得过年时贴的门签子吗67岁大爷坚守3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贴年画以示喜庆。上世纪80年代,过年除了贴春联、贴门神,很多家里还会配上一幅门签子,寓意吉祥。随着时代变迁,门签子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在绵竹市板桥镇海江村,还有一位老人依然坚持着制作门签子这门传统手艺。“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我不做了,到最后这门手艺消失了的话,就真的太可惜了。”老人说。
▲江高发老人正在制作门签子
六七十道工序制成一副门签子
1月9日,绵竹市板桥镇海江村6组,67岁的江高发正在家里打刻门签子。
打刻门签子要有一套专用的工具:一块厚实的木墩,一把小锤子和几根尺寸不等的刻刀。老人打刻时,先将成叠的纸放在木墩上,然后按照图案选用不同的工具用锤子轻敲细打。
老人介绍,打刻的力道要均匀、有力,既要保证刻透整叠纸张,又不能将纸打烂,刻出的图案要线条相连、内容完整。
红绿黄、青蓝紫,不同颜色相互搭配,字和图案都是镂空的,像一种剪纸工艺,但与用剪刀剪出来的剪纸相差很大。纸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图案多是双喜、双鱼、莲花、麦穗、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等。
▲制作门签子,工具都需要二三十种图据网络
“贴挂门签子,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寓意人寿年丰,日子很红火的意思。”江高发边做门签子边介绍说,门签子与绵竹年画一起盛行于清代,主要是在过年时与春联的横批一起贴在门楣上,图案大多是龙、狮等,再配以“福、禄、寿、喜”或“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吉祥语,錾成金字符,贴在红纸上,“门签子以五张为一幅完整的图案,取五谷丰登、五福长寿之意。”
“切纸到订本,然后錾本,再錾金,錾金也有很多道工序。做一幅门签子,一般都有六七十道工序。”老人介绍,门签子的制作方法看着非常简单,但真的要做却又非常复杂,制作一幅完整的门签子,工具都需要二三十种。而它和绵竹年画还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在做门签子前,都会先用木版刻模具,然后再将模具的图案拓印在订成本的红纸上,接下来是錾花,然后錾金,最后贴金。
▲悬挂门签子的习俗已渐渐消失图据网络
一做30多年仅他一人还在坚持
江大爷说,他的父亲就是一名门签子手艺人,年父亲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他和哥哥,那一年,江大爷刚刚30岁。也就是那一年起,江大爷便一直在制作门签子,这一做就是30多年。“年父亲去世后,门签子的需求量还比较大,卖得到钱,每年农闲后,就在做门签子,冬月腊月都在做,到现在都没有间断过。”
江大爷回忆说,上世纪80年初期,是门签子最畅销的年代。那时候,每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门签子。每年6月以后,他便会请来几十人,帮他一起制作门签子。“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这个生产队都有6、7个人在做门签子,一年要做一两吨纸。”
▲悬挂门签子的习俗已渐渐消失图据网络
江大爷介绍,虽然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坚持制作门签子,也曾带过几个徒弟,但是,随着时代变迁,门签子的需求量也小了,很多人都不再愿意继续从事这门手艺。目前,在绵竹仅剩他一人还在坚守这门手艺。
老人介绍,门签子与绵竹年画配套,除了绵竹,其他地方几乎没人做这个东西。“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我不做了,到最后这门手艺消失了的话,就真的太可惜了。”老人说,没有贴门签子的年,总归是寂寥的,就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王明平
编辑刘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