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一张纸,就能把苏州搬上去

发布时间:2023/6/19 15:51:46   

“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每年过年,长辈总是会买几张带有福字的剪纸,贴在家里的门窗上来祝福过一个吉祥年,生活美满幸福。还有一些看起来比较有趣的图案,比如说十二生肖的图案或者是百花图,贴起来都十分好看。红彤彤的,看着也有一种过年的喜庆。

这就是剪纸,属于非遗之一的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剪纸的最大特点便是喜欢把很多吉祥元素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剪下来的图样都是“以象寓意”的造型,常常富含祥瑞之意。

一张薄薄的红纸,一把剪子,一把刻刀,别看工具简单,剪起来可是得费不少耐心和精力。剪纸上的线条顺畅,图案柔美,整体没有一处多余,没有一处断裂,甚至每一个镂空的小洞都剪得清清楚楚,十分精致,这就是剪纸艺人的本事。自己设计的画稿描上红纸,固定好就能开始剪刻。甚至有些剪纸艺人不需要绘制稿子上纸,而是拿起一张空白红纸就能剪出一幅精巧的画面,实在令人佩服。

吴永林,是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是苏州制作灯彩的行家,吴永林在孩童时期就跟在他们身边帮工,也自然学到一些手艺。吴永林同父亲学习的炒制蜡盘,成为了他制作剪纸时不可缺失的宝贝。

蜡盘便是刻纸时候用来垫底的底盘,它的软硬都是能否刻好图案的关键。吴永林从父亲那学会了制作蜡盘的火候和材料,可以说炒制蜡盘也是吴永林的强项,是现在不可多得的一项技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的蜡盘受得很多手艺人的青睐,许多人大老远跑来苏州就只为了买一块父亲炒制的蜡盘,当时价值高达元。

在许多手工艺渐渐复苏的如今,剪纸依旧显得有些无声无息,也许是因为利用度不够广泛。最常用的时期便是过年的这段时间,贴窗花剪纸来迎接喜庆,要么就是把剪纸框在相框里当作欣赏画。在北方,剪纸兴许用的比较多些。北方的窗子大,贴窗花也能保护个人隐私。北方的窗花就像那里的人们,带有醇厚天真的直爽,而南方的窗花更多了一层江南的温婉感。

吴永林同许多剪纸艺人一样,常常需要专心剪刻十几个小时。他创作出了许多带有苏州元素的剪纸,虎丘、网师园、怡园,在他的刻刀下,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景致,把苏州之美剪刻到了极致。

也许剪纸看起来,没有其他非遗手艺那样的繁杂,就像我们自己看见一个好的图案,描下来也能剪刻出来一样。但看到手艺人的作品,才知道这门手艺还能“玩得”这么精致。该断的地方断得干干净净,该连的地方,细线条就这么被剪刻出来,丝毫没有损坏。其中各个局部的纹理结构都能刻画一清二楚,用刀作画也能如此自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2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