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传承:葫芦雕刻葫芦雕刻,起源于魏晋时期的兰州,在清朝嘉庆年间的时候流传到了枣庄地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具体过程只要是用刻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雕刻,图案多以中国山水画里的花鸟、人物为主,体现了中华文化,然后把松墨涂抹到雕刻的部分上,让线条看起来更流畅、清晰。第一道工序是种植。提起葫芦雕刻大家可能会想到那种大葫芦,其实不是,它选用的是种植芝麻的老沙地里生长的一种长不大的小葫芦,胖瘦都有,十分可爱。第二道工序是选料、加工。我们在雕刻之前就要根据自己想好的图案来选择形状合适的葫芦,选好以后还不能直接开始刻,要对葫芦进行刮皮,让它更容易进行雕刻。接着进行晾晒和抛光等工序。第三道工序是雕刻。根据构思好的图案,在葫芦上大体起型,接着找合适的位置“开口子”,刀法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比石雕用刀轻,比微雕用刀重。在技法上和笔雕差不多,点、挑、划、拉、刺、勾……轻重适中,眼、心、手要默契配合才行,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功亏一篑了。第四道工序就是上墨了。前几道工序完成后,葫芦上已经有图案了,然后我们取松墨进行上色,来让葫芦表面的图案、纹路更清晰美观,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把葫芦表面其他被染上颜色的地方擦拭掉,晾干以后再给它配上底座,这样一个精美的葫芦就刻画完成了。葫芦雕刻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早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枣庄地区历经三世传承,是研究当地民俗与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葫芦雕刻这一民间美术形式逐渐疏远淡忘,再加上其制作工序繁琐,学习难度较大,经济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美术形式的工作刻不容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