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亳州老手艺一把剪刀一张纸,美好生活剪
一把剪刀一张纸
万千世界在其中
剪纸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亳州,王炳华老人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美好新生活。
王炳华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年,王炳华出生在谯城区古井镇减店村的一户农民家中,他的父亲有一门祖传的手艺——扎社火,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童年的他就开始学习纸扎和剪纸手艺。
(资料图)
偶然的机会,王炳华有幸拜剪纸艺人吕凤毛为师。在老师的引导下,他潜心学习、仔细研究,很快就从“窗花鞋样”的剪纸阶段进入到艺术创作境界。
(资料图)
王炳华说,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就是科学施肥,那时候农村很多人不会施肥,希望通过剪纸,让大家认识到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从农村搬进了城里后,王炳华的剪纸内容多为现代题材,如科学致富、搬出棚户区、敬老院的美好生活等,凡是新闻中能看到的东西,他都想用剪刀、刻刀表现出来。
一幅剪纸作品
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王炳华介绍,首先是选纸,要选用红色宣纸,韧性好、不褪色;其次,要根据创作的难易程度,在头脑或者纸张上呈现出形象,最后,才是动手裁剪。
不同的剪纸,寓意也不同,比如牡丹剪纸代表富贵,石榴剪纸代表多福多寿、多子多孙……还有传统节日剪纸,如春节拜年、发压岁钱、闺女回娘家拿大馍……这些节日习俗通过剪纸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亳州浓郁的地方特色。
亳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在王炳华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剪出了一朵小窗花。
窗花可以说是剪纸技艺的入门了,一些展现生活、社会的图案就是长篇巨制,完成一幅作品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在亳州,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薪火相传、世代延续的文化技艺。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王炳华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剪纸爱好者。
审核/王磊主编/王小草
记者/陈为为付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