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渤海渔村剪纸的形成以及其发展过程
导语: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运用金银箔、皮革和丝织品进行创作在材料上进行雕刻镂空图案,制成装饰品。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在西周时的剪桐封弟的故事,也是现存的剪纸工艺的最早记载。渤海渔村剪纸起源、发展并盛行于黄骅渤海渔乡——歧口。
位于河北省黄骅市东北部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前清朝初期。起源于对渔民的出海祈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作物的丰收等。
人们将剪好的窗花贴在渔船以及窗户上来求得顺遂,这种文化的形式在渤海一带广为流传,也承载了渔民们不畏艰险,乘风破浪的勇往无前的精神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理念。
渤海渔村剪纸的历史
渤海渔村剪纸的主要创作者是渔村当中的广大劳动妇女。他们在剪纸艺术中融入了渔村特有的渔家生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不仅是在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在精神上的传承。
剪纸不仅是广大劳动妇女对出海打渔的亲人能够平平安安、满载而归的精神寄托还是她们聪明勤巧和无以复加的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黄骅地区渤海渔村的海洋文化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的东部临渤海,在渤海湾的西岸。因为其位置关系这里的海洋渔业资源十分的丰富。为黄骅市带来了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海洋文化。
黄骅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生存,早在隋文帝时这一带就是贸易集散地也从侧面反映出因为位置的优越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相当繁华,商业带动其他行业比如盐业、渔也也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文化极其丰富。
到了现代,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大海也是息息相关,其海洋文化根植于隋朝延续至今。
正是有海洋文化的铺垫,剪纸艺术在这里得到发展及流传。这里的渔民因为靠海世代以打渔为生,原来生产力水平不高渔民只身冒险面对凶险大海,家中的亲人这时把美好的祝愿以及祈祷深深的刻印在红色的剪纸当中,贴在窗户上用来祈愿出海的亲人们能够平安归来,能够满载而归。
在日常的出海活动中人们也会把剪好的作品贴在船上,有着船头压浪舵后生风的寓意。保佑出海的船稳且快出海的人能够平安归来。
在黄骅还有三月三赶海就是在春暖花开时第一批出海的人们聚集起来一同出海。其家人们把渔网衣服等必备品准备好等待家人出海赶海并在在岸边举行的祭祀活动。还有早先渔人必备的渔家三宝:旧船茅屋破棉袄。
那时的人们有这三件宝贝就可以丰衣足食了。这种艺术形式因为成本低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流传,仅仅一把小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就能表现出当地人的美好愿望以及高超的技术。把海边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深刻的记录下来。这种艺术不仅拥有相当浓郁的渔家气息其中还伴随着原始艺术的质朴的美感。
黄骅地区渤海渔村的历史民间习俗
黄骅地区地域习俗众多,剪纸手工艺人也会把剪纸运用在各式各样的习俗之中。例如黄骅地区有一个特有的习俗文化,那就是在早些时候每每有人家结婚时,人们会把红纸剪成石榴和桃子的样子,将石榴贴在原来的炕沿上,将桃子贴在门框上。
寓意为上炕石榴下炕桃,石榴代表着人们祈求多子多福而桃子则是代表着长寿,表达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这里在黄骅的东部,渤海湾的西海边有21个堡。这些堡由南到北依次排开,整整齐齐。关于这些堡也有独特的传说:在很早之前,渤海边仅仅是一片海浪形成的冲积平原,这片平原寸草不生。之后有位神仙路过此地为其种下沙树,控制住了漫天的黄沙,大量的鱼虾也得以显露出来。
于是劝人们到此地生存打渔,姓贾的人家先来此地居住形成了现在的贾家堡,之后来的人在旁边形成了其他20个堡。这就是20个海堡的由来,当时劝他们的神仙被奉为海神娘娘,并在赵家堡为其立了雕像,每到出海时总会有人来祭拜。形成了独特的海堡文化。
传统的剪纸的材料选择
传统剪纸中在剪纸的材料中也大致分为单色剪纸以及复色剪纸。单色剪纸有分成单张剪纸和折叠剪纸,其中折叠剪纸较能体现剪纸艺术的特质以及优势。折
叠剪纸可以折叠数次剪成团花、对称、三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图案,这是其他类艺术表现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复色剪纸表现方法较为多样,其中包括:衬色、拼色、点染色、填色、勾绘以及木印。
传统的剪纸的方法
传统剪纸有三种方法:
一是在稿样下固定垫下数张色纸,用不同大小的剪刀依照稿子的模样来铰剜出形状,大多数熟练的剪纸艺人并不需要稿子就能胸有成竹的随手剪出优美的图案。
二是利用刻刀,一般艺人用一把锋利的斜口刀在特制的蜡盘上上上下走刀,一次能刻10至50张图样。有的用大小各种不同的形刀,例如大小不一的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特形刀,下面垫上硬板根据稿样,依次换刀直切。有的不需要复数刻纸的,只用刀片在纸上划剺即可。
三是撕纸即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手去撕纸,这种形式图形边缘出现自然的毛边令作品有古朴、纯厚的质感。
渤海渔村剪纸富有浓郁的渔家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非常生动形象且形式多样,讲究手随心动,并不需要稿样就能独立完成。
真正做到了胸有成竹,剪心中所想,表心中所向。在用剪方式上也许是当地人看惯了大海的潮涨潮落,看惯了渔网,看惯了鱼的鳞纹流线更为自然流畅,图像更为大气饱满。剪纸心法遵循由内而外,由粗到细,毛刺均匀,剪刀不随线要随着心走,阴阳互补的规律。
结语:
在各种光辉且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剪纸艺术扎根于民间,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而创造出来的,其工具简单材料价格低廉,因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各地因环境不同风俗文化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剪纸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