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孩子是一块玉,可惜父母手中拿的工具是锄头

发布时间:2025/6/2 11:47:20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只有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还是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其实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可多年后却发现,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却越来越失望。原因就是,后者用的,常常是“锄头”。1、前段时间,看到了一则大学生自杀的消息,优秀的寒门女研究生因为长期的压力,导致抑郁,最后跳楼自杀;还有广西大学一名在读研究生因为抑郁症在宿舍内烧炭自杀……这一例例的大学生自杀,我们不禁问,这些高智商、求胜心强的人群是怎么了?其实追究原因,无外乎就是因为家庭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这其中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实都跟家庭教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心理障碍。这些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母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优秀,从小除了学习,基本上什么都不用他们操心,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出人头地。如果他们稍微放松一下,父母们就开始哭诉自己的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的培养他们,自己付出了多少多少……”殊不知这样的哭诉让孩子背负了多大的压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可是却不知道,成功的方式有千万种,雕刻一块璞玉需要的工具也可以是多样的,但他们偏偏只拿起了手中的锄头,即使把他们雕刻成型了,却看不到中间的瑕疵。2、朋友说的一件事,有一个博士,无论是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都很出色。中年得子,视若珍宝。他当然明白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2岁,经常自顾自的玩耍,大人和他说话他都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每次都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中的玩具,严肃地告诉孩子,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可是每次换来的都是孩子的一番哭闹,不但没有让孩子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却让孩子错失了最重要的专注力的培养过程。博士不知道,2岁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到。博士不知道,孩子这些看似无聊的玩耍,正式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更会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我们毫不怀疑博士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此时运用的正是一把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在无意中产生,使结果背道而驰。其实,很多的“问题儿童”并不是家长口中的无可救药,只是家长没有运用好手中的琢玉工具,本该是可以雕刻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是因为使用的是“锄头”,白白的浪费了这块上好的璞玉。孩子的教育,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引导,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如何让他养成独立的能力,又如何让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乐观,这些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的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来会全然不同。我是,是一个全职宝妈,专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与孩子能够共同成长,分享更多的育儿经验及学习经验,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一定记得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9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