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吵闹逼仄的工厂里,整齐地摆着大小各一的紫檀木料,木工师傅们三三两两围着一根根木料,小心翼翼地拿着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面敲敲打打,将这些原本呆板无趣的东西变成华丽大气的艺术品。而这一群人中,有那么一个老太太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她穿着讲究,身露贵气,却又比谁都更认真虔诚地雕刻紫檀木。这个老人,就是中国排名前五的女首富,陈丽华女士。一提到陈丽华,很多人可能都是从她的丈夫,当年扮演唐僧的迟重瑞认识的。可中国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人,中国最早靠房地产富起来的那批人里,不论怎么划分,好像陈丽华都在其中。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讲一讲她是如何靠着文物发家,发家后又如何成为文物的保护者的。年,陈丽华出生在北京的颐和园内,属叶郝那拉氏,襄正黄旗,在外人眼里,这算是了不起的身份了。可其实当时清朝早已不存在,他们这些所谓的贵族,生活的还不如平民。当时的她,也不过就是很普通的老百姓家的孩子罢了。不过很值得一说的是,好歹也是颐和园长大的孩子,陈丽华的眼界和见识是远超常人的。她当时就特别喜欢各种木雕,觉得既有历史的沉淀感,又挺值钱,可惜家里没钱,也就只能看看热闹。在她高中辍学后,一时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要靠什么赚钱,就开始凭喜好折腾起家具维修来。而靠着陈丽华的聪慧和努力,她慢慢从一个修家具的,一点一点开始买卖家具,再开始生产家具,一个完整的家具产销的产业链就这么被她给捣鼓出来了。前半生就在庸庸碌碌中度过,不算差,但也并不出彩。陈丽华唯一累积起来的,就是她自己娴熟的木工手艺。年,40岁的陈丽华认为,她不可以再这样下去了,人生没有几个40年可以重来。她抓住当时的机会,跑去香港转了一圈,把她在特殊时期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来的文物换成了数额宠大的资金,她想凭借自己在商场打拼这几十年的经验,大干一场!有了一点钱的陈丽华又回了一趟北京,把北京的一切做了安排,然后带着常人难以匹敌的信念再一次去了香港。在香港建立根基的那几年,陈丽华用卖文物的钱,买了12幢别墅,然后趁着房价大涨时再将这12栋别墅转手,这是她人生中第一笔凭本事赚来的巨款。而且是从房地产里得来的。年到年这八年间,陈丽华就像开了挂一般,不停地买房,卖房,买地,卖地……她手里的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这个时候,她认为内地才是最好的发展时机,所以又带着她的钱,回到了北京,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同年,陈丽华与迟重瑞结婚,她就好比是《西游记》中那个权倾一国的女陛下,终于嫁给了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唐僧!然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到北京,真正开始了属于陈丽华商业帝国的缔造。从长安俱乐部到金宝街,从丽苑公寓到利山大厦,从4.5亿的投资,到20亿的投资,从一无所有,到身家多亿,陈丽华从一个有点小钱的女人,成为在商圈挥手投足都有着巨大影响的女富豪。年到年,这十年的努力和打拼,让陈丽华已经不需要再为钱财发愁了。而这之后她也开始慢慢把事业分出一部分给孩子们去打理,闲下来的陈丽华,终于可以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要问她喜欢做什么,玩木头呀,这是她打小就感兴趣,也是她最初养家糊口的技能!有钱了,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玩那些普通的木头吧,陈丽华把目标放在了紫檀木上面,而且也不再玩家具,而是做文艺品。紫檀木本来就是木中珍品,再把它们做成艺术品,无形中的价值又会呈几何倍增长。但是陈丽华很任性,她做出来的东西,不卖,给再高的价钱她都不卖。这是艺术,以后还会成为文物,这不是她赚钱的手段,仅仅是爱好,所以她只想更大的体现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用钱去衡量。年,陈丽华投资2亿在北京建了第一个中国私人紫檀博物馆,不仅展览了她这几十年来收藏的三百多件明清时期的紫檀木家具,还有几千件她自己的工厂做出来的各种紫檀木摆件或者工艺品。而这里面最为震撼的,便是陈丽华跟她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呕心制作的紫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天坛,万春亭,飞云楼,还有北京十六座古城门等等。每一件作品,其工艺都精湛到令专业的大师感到不可思议,得到极高的认可和评价。并且陈丽华的作品还被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多家博物馆收藏,足可以证明她这些紫檀制品的精美和价值。但是陈丽华说,她做这些,仅仅是喜好,不为赚钱,只想把中国的文化和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在陈丽华闲暇之余玩紫檀物件雕刻时,人家还能顺带连续数年登上国内外的各种富豪榜,至今都仍是中国女富豪榜上的前几名。而作为她的丈夫,迟重瑞一直妇唱夫随,在从事自己的文艺工作之余,也帮着她一起打理事业。陈丽华是中国紫檀博物馆的馆长,而迟重瑞则是副馆长,经常都能看见他戴着扩音器在博物馆里为参观者讲解紫檀物件相关的知识点。非常的专业。所以再回过头来看陈丽华的一生,发家于文物,发家之后又开始大力推广和保护紫檀物件。这才是大写的人生,既可以用喜好发家,又能将喜好变成终身的事业。从地产大享到紫檀大王的转变,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所以她不成功,谁还能成功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