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关于曹操的身后之事,其实他在《遗令》中早已写明:“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文中所说的西陵就是安阳高陵,年曹操墓已经发掘确认,陵墓没有封土,没有随葬的金玉器物,也没有高大的祭祀建筑,与曹操在《遗令》中所说的完全符合,数百年后,这座简葬的陵墓就泯灭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曹四孤堆老照片,位于亳州城南的巨大坟曹四孤堆老照片。曹四孤堆·拍摄于年。在曹四孤堆旁边,拍摄婚纱照的年轻人。但后人总也不相信狡黠一生的曹操能如此淡定的处理后事,于是自宋代以后,著名的“七十二疑冢”传说开始悄然风行。然而传说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在亳州南门外确实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处坟冢,当地人称之为“孤堆”。如今能叫上名字的尚有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刘园孤堆、姜家孤堆、曹四孤堆、张园汉墓等多处,因为年代久远,体量巨大,地面上有没有明确标志,这些神秘的孤堆被说成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传说曹操生前树敌太多,怕死后被人掘墓,于是表面上在邺城修了高陵,实际上遗体被运回故乡,筑起了七十二座坟冢,让人分不清他到底埋在了哪里。薛家孤堆附近的薛阁塔·老照片。薛阁塔·拍摄于年。不过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确定了亳州城外的孤堆为东汉末年曹氏家族的墓群,埋葬着曹腾、曹褒、曹嵩、曹炽、曹胤等宗族成员。这些墓主人以曹操的前辈居多,在曹操小时候就已经建好了。位于魏武大道西侧的董园二号汉墓于年发掘,墓主身份确认为曹操祖父曹腾。曹腾墓坐西朝东,飨堂为近年重修,从中间的入口可以进入墓道。墓室为青石筑砌,墓门两侧有石雕羊头门砧一对,墓门为辅首衔环,门边石上刻神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这是汉代墓刻的流行款。我曾在榆林汉代石刻博物馆看到过当地出土的大量汉代墓刻,图案大抵相仿,这些时刻虽时隔千年,但因深埋地下,历久弥新,连勾线的朱砂和刻刀的痕迹都清晰可辨。亳州地处平原,石料缺乏,而曹腾墓全部用青石砌成,从这上千块青石的长途运送就可以看出曹氏家族雄厚的实力。曹腾墓墓室。曹腾墓石刻。曹腾墓中复原的银缕玉衣。曹腾墓北面不远的董园一号墓也在年进行了发掘,其间出土了一件银缕玉衣,经考证墓主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曹腾墓西北方的薛阁塔下,还有座更大的坟冢——当地人称为观音山孤堆。按照古代丧葬习俗来看,观音山孤堆与已经确认的曹腾墓和曹嵩墓恰好构成了一个携子抱孙形式,所以一直有专家推断墓中埋葬的就是曹操,只不过还没有考古发掘。随着安阳曹操墓的确认,亳州也开始申请对观音山孤堆进行考古发掘,不过这座墓为衣冠冢的可能性较大。张园汉墓墓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