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东京塔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
这是一部由日本作家利利.费兰克半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全名是《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很喜欢《东京塔》讲述故事的方式,缓缓交织,一点一点渗透,不经意经流露出含蓄的日式温情。世上的单亲妈妈,愧疚的父亲,失去母亲独自奋斗的孩子,无不要在银幕前不自觉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和眼泪。
在小雅还是个三岁小男孩时,父亲酗酒,喝了酒回来发酒疯,到处找小雅。小雅母亲吓坏了,拼命护住小雅。虽然后来发现父亲真正目的只是想给小雅吃他从酒店带回来的烤鸡腿,但这种氛围显然无法平安生活,母亲荣子独自牵着小雅的手,回到了小雅外婆家,离开了父亲生活的小仓。
荣子独自抚养小雅,换了工作,搬了很多地方,为了顾及小雅的感受放弃了再婚的机会,坚强乐观的努力生活着,照顾小雅的健康,支持小雅的一切梦想。
每年暑假,小雅还是会回到小仓同父亲生活一段时间。父亲依然酗酒,随心所欲,偶尔做一点建筑绘画的工作。但小雅其实非常崇拜父亲,父亲在建造一半的东京塔前高举吉它的照片,小雅觉得很帅。父亲未画完的佛像,小雅觉得非常了不起。小雅觉得父亲不受任何拘束,是活得最自由的人。
小雅在不自觉间,模仿着他的父亲。虽然母亲独自赚钱养家非常辛苦,还是攥钱给小雅买了吉它。小雅趴在地板上画帆船,父亲说,为什么你总是只画帆船的同一面?小雅说,我不知道帆船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父亲便用刻刀为小雅雕刻了一座完美的帆船模型,并为它刷上白色油漆。但在还差一点点就上完最后一道油漆的时候,父亲丢下了帆船,跑了。
小雅第一次发出了控诉:“为什么不完成它?只差一点点了!只差一点点了!”
父亲的一切都是未完成,未完成的东京塔,未完成的佛像画,未完成的船模,未完成的爱和责任。
世上很多单亲家庭都是这样的吧,孩子虽然由母亲独自带大,而不管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也依然会交织于孩子的生活当中,给孩子以深远影响。
父亲照片上未完成的东京塔始终牵扯着小雅的心,小雅经由父亲绘画的指导和训练,考上了东京武藏野美术学校。
东京是繁华之地,也是藏污纳垢之地,小雅并不想活得同母亲一样平凡、普通、琐碎和辛劳,他想像父亲一样自由,也因此像父亲一样堕落了。他挥霍着母亲在餐厅打工赚来的钱,欠下大量的债,他电话里问母亲要钱,说“妈妈,在大学四年我其实什么也没有学,什么也没有做。”
那时候,小雅不知道母亲已经患了甲状腺癌,已经做了手术。
就是从他得知母亲患甲状腺癌开始,他开始超越了父亲,他开始了自我的完成。
从15岁读高中开始离开妈妈,到30岁把妈妈接到东京,小雅开始同母亲一起生活,照顾母亲,他开始拼命工作,什么工作都做,给出版社写专栏、画插画,甚至电台写黄色笑话。
他还清了债务,为母亲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带母亲旅游,为了让母亲住上好一些的房子,几次搬家,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堕落青年,变成了一个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有了贴心的女朋友,还有一大帮朋友。
母亲荣子也依然活得坚强而乐观,她穿整洁的衣服,画淡淡的妆,照顾小雅的兔子,为小雅的朋友们做可口的美食,为小雅团结了一大批快乐的朋友。
而这个时候,位于东最中心的标志型建筑东京塔也已经完成,从母亲的病床上就可以清晰看见东京塔,锥形尖塔高耸云宵,灯光辉煌夺目。
母亲荣子的病情最终恶化,接受了痛苦的抗癌治疗之后很快去世。小雅的父亲也过来照顾荣子。小雅那时候发现,母亲其实一直非常爱父亲。
母亲终于去世之后,出版社依然在母亲火化那一天过来催稿子。小雅含着眼泪,说,妈妈,我要让你最后一次看我画画,看我工作。
小雅就坐在母亲的遗体旁,完成了给出版社的稿子和插画。
小雅在堕落时期,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来东京是为了什么?”
我想,影片是给出了答案的,父亲的一生是未完成,而小雅的一生,恰恰是完成,完成他父亲所有未完成的。
办完母亲的丧事,小雅对父亲说:“你回去之后,能将你画的那幅佛像寄给我吗?
父亲说:”还差一点点没有画完。“
我想这一去,父亲一定会完成那未完成的画像吧。
实现最终的自我完成,才是生命的意义啊。
而给予小雅自我完成的力量的,正是他伟大而生病的母亲。
正如高圆圆所说:“之前一直以为母亲在扮演被人照顾的角色,直到她离开才发现,母亲在以她的方式照顾着家人。”
是啊,无论健康还是生病,母亲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成就我们去完成自己。
影片最后,小雅终于同女朋友一起,捧着母亲的灵牌,登上东京塔的最高顶,俯瞰整个城市璀璨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