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吉祥,即指美好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吉祥”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于美和善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吉祥观念在汉字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说文》中记载:“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可以理解为称心如意,多用来表达美满之意。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生活幸福。古代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韩非子·解老》云:“全寿富贵之谓福。”《尚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与吉祥观念有关的中国传统装饰创作题材异常丰富,在这些丰富题材的背后,蕴涵着人们世世代代协调个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间关系所采取的独特文化思维方式。在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借助文字表达情感、传播思想,这种吉祥观念也转移到文字的装饰功能上。在历代的文字中都有依附吉祥观念的吉祥语,“吉上加吉”,“喜上加喜”就是人们吉祥观念的直观体现。中国古代吉语的运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吉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变化。在秦汉时期,吉语主要出现在铜镜、瓦当以及印玺等器物上,这些器物上的吉语铭文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家族兴旺的祈愿。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吉语印是一种把吉祥语刻成印章的艺术形式,在汉代达到高峰。吉语印的主要内容在各朝代也有其特色,如战国时多在三个字以内,如“昌”“正行”“得志”“行吉”“有千金”等;秦代常见“和众”“富昌”“敬事”“千金”“思言敬事”等;汉代一般为“日利”“今日利行”“日入千万”“永寿康宁”“日利长年”等。有的吉语印中,还饰有龙、虎、双鲤等吉祥图案,印面活泼多姿。在唐宋时期,吉语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还出现了以诗歌、对联等形式表现的吉祥语。宋代的吉语印章,多以成语、吉祥语、图案等为主要表现内容。这些印章不仅具有装饰性,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例如,有的吉语印章刻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等,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吉祥的追求和祈愿。此外,宋代的吉语印章还常常配有图案,如龙、凤、鹤等,这些图案也都有着吉祥的寓意。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吉语印章还出现了“押印”这一新的形式。这种印章通常是两方或多方合成一对,上面刻有汉字和图案,用来表示吉祥、避邪、祈福等意义。押印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吉语印章的形式,同时也使得印章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得到了更好的结合。明代文人阶层的兴起对吉语印章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的文人吉语印章,风格清新雅致,内容寓意深邃。如明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所刻“日日是好日”“宁静致远”“以恬养性,以漠处神”等吉语印章。这些印章不仅表达了明代文人的志向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甲辰龙年到来之际,西泠印社特别邀请吴莹、沈颖丽、林如、李砚等9位女社员参与镌刻“甲辰吉语印”活动,她们分别以“金石声中岁月长”“龙劲冲天”“凤翥龙翔”“岁岁平安”“龙”“鱼化龙”“万福”“甲辰大吉”“龙腾之海”等为主题,吸收提炼秦汉古玺、明清流派印风,通过刻刀的回转、推拉、斜切等刀法技艺,在方寸之间“见功力”“抒性情”,展现西泠印社社员的艺术风采,表达对龙年的祝福。“做事认真是我的原则,对艺术作品负责,对西泠印社负责,是我作为印社一员的责任,也是我从事艺术创作多年来的深刻体会。接到这个创作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以篆刻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带着这种想法,创作也就得心应手。以两条生动活泼的龙肖形作为辅助,以‘万福’为主题,表达对龙年的祝愿,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西泠印社社员吴莹说。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颖丽认为,创作吉语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一方面需要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又需要兼顾大众的审美取向。这次创作,以她的老师蒋北耿先生诗句“金石声中岁月长”为主题,既是传达印学人的精神,也是借助金石篆刻传递艺术之美、艺术之意的举措,希望通过金石篆刻给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认识美、享受美的特殊视角。以多样的形式变化,在方寸之间寄托情思。西泠印社社员芦海娇以“鱼化龙”为主题,借鉴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融合传统观念与现代审美,传递美好生活的希望。社员林如以金文“龙”为形式,表达对龙年的祝福。在西泠印社社员李砚看来,“平平安安”是中国人最基本、最深沉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此次以“岁岁平安”为主题进行篆刻创作,希望对不断增强人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添动力。以刀为魂,以字载情。在9方不同形式的吉语印中,领略作者的独特匠心,沉浸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领悟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甲辰吉语印何碧琪-龙劲冲天何碧琪,女,香港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士,先后师从饶宗颐、莫家良、傅申先生。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研究员。学术论文多次参加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等组织的全国性书学、印学研讨会。著有《粤泽四海:晚清至民国广东书画选》《淳化阁帖史话》《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等。胡朝霞-凤翥龙翔胡朝霞,女,浙江宁波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活动并获奖。曾获国家艺术基金创作人才及滚动资助项目。著有《大道无极—胡朝霞书法篆刻作品集》等。沈颖丽-金石声中岁月长沈颖丽,女,浙江杭州人。年进入西泠印社工作,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先后受业于茅大容、高式熊、蒋北耿先生。篆刻作品曾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并多次参加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的全国性展览。出版有《西湖篆刻文化》《沈颖丽印选》《杭州优秀文艺家系列丛书书法篇·沈颖丽》等。曾获杭州市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杭州市文艺界最美志愿者(年度)”等荣誉称号。李砚-岁岁平安李砚,女,字墨玉,别署篆云楼、枕琴楼。浙江瑞安人。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现供职于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艺术创研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主席。作品曾获第五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展“兰亭七子”称号,首批浙江省“新峰计划人才”、首批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入选人才。主编《长松长歌·颐渊诗意金石书画集》。林如-龙林如,女,浙江玉环人。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中国篆刻与西泠印社之关系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书法评论人才培养”。周培纳(周蓓娜)-龙腾之海周培纳,女,曾用名周蓓娜。福建龙海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科书《书法练习》指导编委、教育部评审专家。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陈振濂等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活动,入选并获奖。出版有《楷书增广贤文》《楷书世说新语》等硬笔书法字帖。芦海娇-鱼化龙芦海娇,女,字渊若,号金泠,别署印华堂。河北乐亭人。美术学博士。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书记兼副主任、书法学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六个一批”文艺类人才、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创作项目篆刻艺术人才。吴莹-万福吴莹,女,浙江杭州人。篆刻师从茅大容、余正;书法师从骆恒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篆刻展并获奖。曾任中国印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发表印学论文多篇,主编或参与编撰《篆刻常用字典》《西泠印社记》《西泠印社藏品集》《历代社长印章精选》等。张君-甲辰大吉张君,女,河南封丘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烟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作品多次参加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等组织的全国性展览活动并获奖。著有《张君篆刻》《欧阳询楷书研究》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