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看,桌上有只螳螂普洱非遗木雕以假乱真

发布时间:2024/12/16 14:47:1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普洱市思茅区传统木雕非遗传承人——费遥

用木头、刻刀、昆虫

带你走近

普洱非遗木雕

展现的另一种自然灵动之美

普洱非遗木雕技艺——《看见昆虫》

(上/真螳螂下/普洱木雕螳螂)

都是螳螂,却有真假

上图“真假螳螂”

您分清了吗?

除了螳螂

像这样栩栩如生的木雕昆虫

还有蚂蚁蜻蜓甲壳虫等

它们都出自一位

区级传统木雕非遗传承人之手

看似直硬的木头和锋利的刻刀组合在一起

却勾勒出了昆虫们各式各样的动作形态

展现出的是另一种

“自然灵动之美”

费遥的父亲是当年上海来普洱“支边”大军中的一员,随他来到普洱的,还有“木工雕刻”这项手艺。

十几岁开始,费遥就跟着父亲一起学习木雕。但日复一日的在木板子上雕花,似乎不是费遥的兴趣所在。“小时候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捉昆虫,学雕花的时候年纪小不想好好学。直到遇上有喜鹊、蝙蝠的花版,才发现原来木雕里也有这么漂亮的东西。”费遥说,这时候才真正对木雕产生兴趣,并认真地将这门手艺学下去。

在青春的年纪,每个人大概都想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朋友们分享。看着木板上昆虫、鸟类一些精美的细节,费遥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把它们从木板上“拿出来”的想法,想要将平面的木雕变成立体木雕。“我会雕这么好看的昆虫了,总得跟小朋友们炫耀呀,但带不走怎么炫耀,只能把它变成立体的、能带走的。”谈及这次创作之路中的第一次创新,费遥哈哈大笑。但真正开始专注地做木雕昆虫,是因为费遥的女儿。为了让女儿能更细致、全面地观察昆虫的形态和外观,费遥用木头雕出了一个个“昆虫标本”。不过,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原先的昆虫木雕很大,虽便于观察,但少了昆虫的灵动。慢慢地,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中,“处理细节、展现细节”成为了费遥木雕作品中最凸显的理念和主题。

一条螳螂腿,为了达到最接近其捕食时的形态,可能要经过上百次的打磨和调整,才能“折出”该有的曲线;一扇甲虫翅膀,要经过十几种材料的实验和倒模,才能做出“薄如蝉翼”的效果。优秀的作品,不缺的一直是耐心、毅力、创新。

年4月,费遥被评为思茅区传统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项目传承人。

或许一项技艺的开始是因为生计或兴趣,但随着作品被更多的人知道,一种想要通过自己的技艺,将普洱的自然生态之美、普洱的生物多样性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认识普洱的“责任感”在费遥心中生长。

用木头“还原”昆虫、让木头科普一只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用文创科普普洱,费遥用技艺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记者手记

第一次看见这些作品,是在今年6月份的“中国文化和自然世界遗产日”普洱主场的活动现场。众多展台中,栩栩如生的木雕昆虫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也包括已经在一旁观察判断它们“真实身份”很久的我。

随着更加深入地走进这项手工技艺、了解它与大众见面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作品背后,“非遗人”一直以来对技艺的坚持、创新和完善。

在这一次为期三天的创意云南年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普洱的这项传统木雕非遗技艺也出现在了普洱展馆中,与其他来自各地的非遗作品一起交流借鉴、相互学习。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被人熟知、越来多的非遗作品受人欢喜,延续文化、传承创新也变得更加重要。

1:1还原傣家干栏式建筑

推荐观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641.html
------分隔线----------------------------